随着阅读被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买绘本也成了“育儿剁手”中的重要一项。有时候看到专家推荐,或者在某些特殊阶段,就会随手给宝宝买绘本。再加上亲朋好友的赠送,无论是身边的朋友,还是我自己,大部分宝妈家里都有非常多的绘本,多到放不下。
那怎么精简高效的选择绘本,避开剁手陷阱呢?
这个周末,我花了整整一天,跟锵宝一起整理他书柜中的绘本们。发现其中大部分,其实都没有怎么看过。作为一个给大家推荐绘本的博主,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到底什么样的绘本,在购买之前需要谨慎呢?
这几类绘本谨慎买
第一类:目的性过强
这类绘本是我们最容易购买,但往往也更容易“过气”的。举个例子,比如宝宝最近不爱吃青菜。我们就会想给他买“多吃青菜”的绘本来教育他,宝宝玩过玩具乱丢,就想要买“生活习惯培养”类的绘本。
先不说这种做法有点脱离绘本教育的目的,用绘本说教也是说教啊,孩子可能会抵触,甚至连亲子共读都逃避了。
第二类:超越孩子年龄段的绘本
有些绘本看起来太好了,虽然孩子不到年龄,但是忍不住就买了。在我书柜里,有很多这类的绘本,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长袜子皮皮》《给孩子天工开物》之类。
虽然书都是好书,但是在阅读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太超过孩子就近发展区,他在阅读时,会觉得挫败。也就是说即便努力一下,还是读不懂,觉得很沮丧。久而久之就会对这类书敬而远之。
Tip:即便买一些超龄的书,也要考虑孩子是否能“够一够”,比如小学阶段可以再引入桥梁书。
第三类:盲目追逐热点的绘本
再给锵宝选购绘本时,我发现市面上常常会有一些“应景”的绘本。比如因为飞船上天延伸出的航空主题,比如因为疫情而产生的“细菌病毒”主题等等。这些书虽然也不乏精品,但是因为热度在那里,往往鱼龙混杂。
另一方面,你会发现,这些书因为细节不够精细,大部分“经不住看”,也就是翻一般两遍还行,三遍四遍就要在角落里吃灰了。
第四类:体积大或太重的绘本
在我家书柜里吃灰的书,还有一种叫做“我想看,但是搬不动”,DK的大百科们就属于这种(DK粉勿喷,我也很喜欢DK),就算是入门级的《那些重要的事儿》,要凭锵总一人之力搬起来,还是有砸脚的风险。
巧收纳,培养孩子自主阅读
咱上面说的这四类书,并不是劝大家不买,而是在买的时候思考一下,问问自己“这个书孩子能自己看么?”“细节够不够丰富”“能看多久?”
亲子共读的终点,是孩子离开你的陪伴,爱上书,拥有自己阅读的能力,所以阅读方法也罢,阅读环境也罢,都要为这个目标服务。那么该如何收纳这些书,给娃一个自主阅读的环境呢?
常看的书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
总有些书会陪伴孩子很久,成为他心灵的依靠,不会因为长大就不看了。锵宝有一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从一岁半看到现在,都津津有味,随时会拿出来翻。这类型的书,建议放在宝宝随手可拿的地方,比如放在书桌上,或者找个小箱子放在沙发边。
Tip:放好书后,你可以找他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很轻松的拿到。
你想让他看的书放在看得见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些绘本很好,想要推荐给孩子,直接去强推,不如引起他的兴趣,这个时候可以用到开放书架,将绘本的正面展示给孩子。当他无聊的时候,如果感兴趣,就可以拿出来读。这样你还可以跟孩子形成一种默契,如果他有想要让你看的书,也可以放在那里,即便长大了,这个开放书架还是可以用的。
亲子共读的书放在床头或者沙发旁
有一些书更适合亲子共读,我建议把这些书放在床头,在睡前安安静静的读给孩子听,享受亲子阅读的时光。
有一种错误的认知,那就是孩子能自己读书后,就不需要亲子共读了。事实上,他们的认知发展,远超识字水平,想要拓展眼界,很多时候还是要靠父母的阅读。当然随着他们阅读水平的提升,你也可以反向操作,让孩子读给自己听。
结语:
现在消费主义盛行,很多人都意识到要过一种断舍离的生活。买绘本也是一样,与其跟风买一堆,不如精选出自己喜欢的,放在恰当的地方,让它们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