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怀宇,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副教授
原载
《文史哲》年第2期,第-页
原题
中国史学现代脚注之确立:以《历史研究》与《文史哲》为中心
扩展阅读
《文史哲》编辑部的故事(上)
引言
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国和日本学者书写和发表论著的传统方式长期以来都是在纸上留出天眉地脚,以便读者做笔记,书籍出版都是直排,现代脚注传统也是域外所传,存在一个逐渐被接受的过程。毕竟传统印刷方式不使用脚注也受到竖排的影响,西文是字母文字,横排看起来比较舒服,竖排的西文很难看,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这涉及书写、印刷与知识的获得与读者认知的过程。比如,希尔伯特注意到技术因素对学生尾注和脚注使用的影响。她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生疏于计算页底预留做注的空间,常常与教授达成妥协使用尾注,但他们的方便却对读者造成困扰,因为人们不得不常常翻到后面去查看其注释。
正因为在中国史学传统中存在各种注释形式,这种现代脚注形式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史学中被完全接受要迟至20世纪中叶以后。我的这一研究虽然受格拉夫顿《脚注趣史》一书的启发,但关心的问题和处理的材料完全不同,也不会像他那样专注于几个重要人物,且将讨论的时代拉长到三个世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