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二史,未竟而卒,临终遗命其子姚思廉续修二史。平生著有《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道里记》、《玉玺记》、《建康三锺记》各一卷,文集二十卷。
姚思廉(~),字简之。幼随父攻读《汉书》,扎下了深厚的史学功底。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历任汉王府参军、河间郡司法书佐、代王侍读。唐高祖定京师,代邸僚属皆作鸟兽散,唯五十开外的姚思廉护卫于代王左右。兵士拥上殿来,他厉声喝止,高祖感其忠义,许其扶代王泣拜而去。唐初,为秦王府文学,太宗即位后,得以绘像列入十八学士,褚亮为之撰赞语云:“志苦精勤,记言实录,临危殉义,馀风励俗。”姚思廉继承父志,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撰写完成《梁书》与《陈书》。
《梁书》是南朝梁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姚氏父子前仆后继的心血结晶,记载了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共五十六卷,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志。取材丰富,剪裁得当,谋篇布局,章法井然。承《汉书》类叙之法,撰作列传,既省去烦冗,又不遗漏人物事实。如《滕昙恭传》叙其孝行,附录徐普济被火伏棺、宛陵女子搏虎救母,不但文笔精简,而且给人以深刻印象。《文学传》中的《何逊传》,由叙何逊工诗而及虞蓦、孔翁等人,这又很像《三国志·王粲传》附记一时文人之法。此种编撰之法,很值得提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排整次第犹具《汉书》以来相传之史法,要异乎取成众手、编次失伦者矣。”《梁书》的行文,力戒华丽与浮泛,颇具简洁洗练的特色,在南朝诸史中尤为难能可贵,用赵翼的话说就是:“直欲远追班马,……皆劲气锐笔,曲折明畅,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通行本有中华书局年标点本,用百衲本、明监本、清武英殿本等互校,择善而从,并参考有关史料作了一些补证。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未经国学网授权,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用做商业用途。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