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比二十四史增加了《新元史》或者《清史稿》。二十五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也有不算新元史而计入《清史稿》的)二十五部史书。二十五史之中,除第一部《史记》是通史之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齐、南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并刊"武英殿本"。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很多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二十六史"。
二十五史中的袁氏人名
共人
《史记》人名 2
辕涛涂辕固生辕终古
《汉书》人名 2
爰盎、辕固
《后汉书》人名 7
爰延、爰曾、袁安、袁敞、袁闳、袁京、袁汤
《三国志》人名 6
袁涣、袁侃、袁尚、袁绍、袁术、袁谭
《晋书》人名 8
袁耽、袁甫、袁瓌、袁宏、袁乔、袁猷、袁质、袁准
《宋书》人名 6
袁豹、袁粲、袁淑、袁顗、袁湛、袁齐妫
《南齐书》人名 3
袁炳、袁嘏、袁彖、
《梁书》人名 3
袁昂、袁峻、袁君正
《陈书》人名 4
袁敬、袁泌、袁枢、袁宪
《南史》人名 2
袁最、袁仲明
《魏书》人名 5
袁翻、袁济、袁升、袁式、袁跃
《北齐书》人名 2
袁奭、袁聿修
《周书》人名
《隋书》人名 1
袁充
《北史》人名 1
袁敞
《旧唐书》人名 8
袁高、袁朗、袁谊、袁承序、袁光庭、袁利贞、袁恕己、袁天纲、
《新唐书》人名 2
袁滋、袁客师
《旧五代史》人名 2
袁建丰、袁象先
《新五代史》人名
《宋史》人名 10
袁甫、袁抗、袁廓、袁韶、袁枢、袁燮、袁彦、袁逢吉、袁继忠、袁用成
《辽史》人名
《金史》人名
《元史》人名 2
袁桷、袁裕
《明史》人名 28
袁彬、袁珙、袁凯、袁恺、袁敏、袁容、袁善、袁炜、袁旭、袁义、袁璋、袁袠、袁崇焕、袁宏道、袁洪愈、袁化中、袁继登、袁继咸、袁启观、袁时中、袁一鹗、袁应泰、袁中道、袁忠彻、袁宗道、袁宗第、袁宗儒、袁尊尼
《清史》人名 15
袁昶、袁机、袁枚、袁璱、袁宝璜、袁保恒、袁桂理、袁国璜、袁绩懋、袁甲三、袁懋功、袁守侗、袁希祖、袁州佐、袁祖德
袁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