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敕答臣下神灭论》与梁初佛教
李猛
李猛,年生,文獻學博士,現爲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爲晉唐佛教文獻、佛教史,六朝文學。提要:学界普遍接受《神灭论》有是否为问答体两个版本,其依据为萧衍“应设宾主”之难。然此语实针对该论最后一段无佛言论,也可与曹思文“自为宾主”相印证,即很可能并不存在这样两个版本。《梁书》、《弘明集》所载《神灭论》均为三十一条问答,虽有异文,仍属同源文本。天监六年闰十月至七年正月间,萧衍在某次“燕私”提及此论,曹思文、沈约等人遂撰文难之。论难往复不决,群臣仰咨,萧衍遂敕答以定论。在法云将敕答传示诸朝贵之前,萧衍至少已将其分赐慧约、徐勉等人。法云传示、诸朝贵回复,表面上是私人书信往还,但因所示为敕旨,法云部分充当宣敕者角色,故朝贵须慎重表态。从曹思文等人撰文难《神灭论》,到慧约、徐勉被赐敕答,再到法云将其传示诸朝贵、朝贵回信,萧衍的身影贯穿始终,实际上是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主导者。
关键词:曹思文萧衍;《敕答臣下神灭论》;法云六十四朝贵
关于范缜《神灭论》以及相关辩难的讨论,中外学界已经有非常深入的讨论。关于《神灭论》的写作时间,胡适先生根据《弘明集》卷一〇所载答复法云书信的七位朝贵之结衔,考订梁武帝萧衍手敕驳斥范缜《神灭论》、法云抄写敕书给六十二位朝贵的时间在天监六年()闰十月至十二月之间,但认为此时间乃是范缜《神灭论》发表的时间。[1]此说一出,颇多反对意见,他们多坚持认为难《神灭论》前后有萧齐与梁初两次。李才远与傅恩、马涛等人进而认为《神灭论》存在问答体与非问答体的两个版本。[2]日本学者对范缜及其《神灭论》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