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是人创造出来的,是历史上劳动人民的精神信仰的创造物。神在民间信仰中诞生,在信奉祭拜中神化。
萧太傅,即萧望之,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号称“一代宗儒”的大学问家,一个名垂青史的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是怎样被人们按照自己的观念意象创造成神的呢?
本文拟通过《汉书》、《南齐书》、《梁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资料的记述,粗浅地探讨萧太傅的成神经过。
萧太傅的崇高品德和正直人生符合民众观念意象中的“神”的标准
据《汉书》记载,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后徙杜陵。家世以田为业。自幼好学,治《齐诗》,先后拜著名学者后仓、白奇、夏侯胜为师,研究《论语》、《礼服》,造诣为京师诸儒称述。昭帝时,以射策甲科为郎,初署小范东门侯,数岁察廉提升为大行治礼丞。
地节三年(前67年),望之借京师出现雨雹气象灾异,上疏弹劾大司马霍禹、尚书霍山等“大臣任政,一姓擅执”,为宣帝赏识,拜为谒者。后以言事多中,擢谏大夫、丞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又累迁平原太守、少府、左冯翊、大鸿胪。
在左冯翊任内,京兆尹张敞以西羌反叛,军输匮乏为由,主张“令诸有罪非盗受财杀人及犯法不得赦者,皆得以差入谷此八郡赎罪”。望之坚决反对,认为“令民量粟以赎罪,如此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也。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一人得生,十人以丧,如此,伯夷之行坏,公绰之名灭,政教一倾,虽有周召之佐恐不能复。”
神爵二年(前60年),廷议公主相夫与乌孙昆弥和亲一事。望之认为,乌孙言而无信,臣服匈奴,在汉廷与匈奴之间“持两端,亡坚约”,“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安,此已事之验也。今少主以元贵靡(按:原汉公主解忧与乌孙昆弥翁归靡所生之子)不得立而还,信无负于四夷,此中国之大福也,少主不止,繇役将兴,其原起此。”宣帝从其议,迎回公主相夫。翌年,迁御史大夫。
五凤元年(前57年)秋,匈奴五单于内讧争立,政局混乱。朝廷有人主张乘机举兵攻灭匈奴。望之坚决反对,以为《春秋》之义,君子不伐丧,幸灾动不义之兵,恐劳而无功。主张遣使吊问,辅其微弱,救其灾患。使四夷闻之,咸赞汉廷之仁义,必称臣服从。宣帝从其议,遣兵辅助呼韩邪单于定其国。翌年,因与丞相丙吉不协,左迁太子太傅。
甘露三年(前51年)正月,宣帝以周边诸国咸尊汉室,国泰民安,乃图画霍光(不名,仅书“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等十一个功德明著,知名当世的功臣入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表而扬之。望之名列其中,而且是十一个功臣中唯一在世的人。
是年三月,宣帝诏诸儒讲议《五经》异同于石渠图,由望之平奏其议。
黄龙元年(前49年),宣帝寝疾,拜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与外戚、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少傅周堪同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
元帝即位,望之时与言治乱,陈王事,劝导遵古制,多所欲匡正,甚受元帝尊重。后因极力主张选用士人为中书,掌管朝廷图书、秘记、奏章,反对任用宦官主理中书事,与宦官中书令弘恭、石显交恶,受陷下狱。旋赦,收前将军、光禄勋印绶。不久,赐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授给事中,令朝朔望,坐次将军。
初元二年(前47年),望之长子散骑中郎萧上书为父辩诬。弘恭、石显遂以望之“深怀怨望,教子上书”莫须有罪名奏请案治,并令执金吾车骑包围望之府第。望之刚正不阿,不肯无辜入狱受辱,含恨饮鸩自杀,以完名节。
萧太傅一生忠君爱民,刚直清正,不畏权势,傲骨铿锵,折而不挠,正气凛然,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崇敬,其高风亮节完全符合人民群众观念意象中的“神”的标准。加上萧太傅宁死不屈,念恨自裁,更引起广大民众的深切同情,不断怀念与追思。萧太傅其人及其事迹经过民间大众口碑的广泛传播,萧氏族人的煊染,久而久之,逐渐升华神化。
汉元帝对萧太傅的推崇与祭奠开启萧太傅信仰之发端
五凤二年(前56年),萧望之为太子太傅,尽心教授皇太子《论语》、《礼服》。太子崇拜望之道德文章,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初元元年(前48年),望之不满外戚平恩侯许嘉、乐陵侯史高及二姓子弟奢淫放纵。弘恭、石显诬告望之“潛诉大臣,毁离亲戚”,“请谒者召致廷尉”。元帝初即位,不省“召致廷尉”即为逮捕下狱之意,可其奏。后来发现受骗上当,严责弘、石,下令释放望之,“令出视事”,同地制诏丞相、御史:“前将军望之傅联八年,无它罪过。今事久远,识望难明,其赦望之罪……。”“国之将兴,尊师重傅。故前将军望之傅联八年,道以经术,厥功茂焉。”弘恭、石显一计未成,再生一计,翌年又罗织望之“教子上书”罪名,请求逮捕。元帝初以“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不许。弘、石诳骗元帝:“……望之所坐,语言薄罪,必无所忧。”乃可其奏。当元帝接到萧太傅自杀的消息,十分震惊,拍手大叫:“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然杀吾贤傅!”是时,太官方上早餐,元帝因此却食,哀恸涕泣,立召弘恭、石显严责。嗣后,元帝追念望之不忘,每岁时遣使者祠祭望之莹冢,终元帝之世不绝。
元帝不能辨识弘恭、石显的邪说诡计,导致萧太傅自杀身亡,悔之莫及,仍以每岁时遣使者祠祭望之莹冢寄托哀思,追念礼敬,开启了萧太傅崇拜的发端。上行下效,岁时纪念萧太傅活动遂在民间流传。
萧太傅殁后连年灾异加速萧太傅的“神化”
萧太傅不幸逝世后,灾异连年迭现。据《资治通鉴》记载:
初元三年(前46年),即萧太傅逝世的第二年,夏,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鹤馆灾。是夏,旱。
初元五年,夏,四月,有星孛于参。
永光元年(前43年),春,关东困极,人民流离。三月,雨雪、陨霜,杀桑。夏寒,日青天光。九月,陨霜杀稼,天下大饥。
永光二年,春,三月,壬戌朔,日食。是年,岁比不登。
永光三年,冬,十一月,己丑,地震,雨水。
永光四年,夏,六月,甲戌,孝宣园东阙灾。戊寅晦,日食。
永光五年,秋,颖川水流杀人民。是年,河决于清河灵鸣犊口,屯氏河绝。
建昭元年(前38年),春,正月,戊辰,陨石于梁。
建昭二年,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屋坏。
建昭四年,蓝田地震,山崩,雍霸水;安陵岸崩塌,雍塞泾水,泾水逆流。
建昭五年,夏,六月,壬申晦,日食。
时人东郡京房学易,其说长于占验灾变,上疏屡言灾异,有验。京房曾对元帝陈言:“《春秋》纪二百四十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陨霜不杀,水,旱,螟虫,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原因在于不“以功举贤”而“以毁誉取人”,信任巧佞,指谓元帝“最所信任,与图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的石显者流,以“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在星气图谶之说盛行的西汉,萧太傅冤死,而殁后连年灾异,天下议论沸腾,“众人匈匈,言……(石显)杀前将军萧望之”,促使民众更加缅怀敬仰萧太傅,加速萧太傅的“神化”。
齐梁王朝将萧太傅正式列为国家祭祀的神祇使萧太傅成神正统化
据现存甲骨文考证,殷人远在殷商时代就已崇拜他们的祖先神“夔”,认为他们的远祖第一世夔就是上帝,“凡风雨祸福,年岁之丰啬,征战之成败,城邑之建筑,均为帝所主宰,…至上神之帝,即帝俊,别卜辞之帝若上帝亦当即夔若高祖夔也。……则帝与夔是一非二矣。”(《卜辞通纂·天象》)殷人认为人死为鬼,人神曰鬼,鬼之灵者曰神,而他们的祖先都是神明,能保护子孙免受邪恶的侵害,因此十分崇拜,俎豆馨香,虔诚敬祀。
萧氏启姓于萧国,是殷商遗民,奉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为始祖,世世代代保持殷人祖先崇拜的传统。
萧太傅一代儒宗,备位将相,当世即以功臣画像入麒麟阁,是萧氏族人莫大的光荣与骄傲。
萧太傅本人生有八子,长子萧伋嗣父爵为关内侯,至大官者萧育、萧咸、萧由三人,根深叶茂,支派繁盛,儿孙遍布四方。南朝齐、梁二朝俱尊奉萧太傅、萧育为始祖。
据《南齐书》,齐高帝萧道成尊汉丞相萧何为第二十四世祖,尊萧太傅为第十八世祖,世系如下:
汉丞相萧何……生郯定侯延,延生侍中彪,彪生公府椽章,章生皓,皓生仰,仰生御史大夫望之,望之生光禄大夫育,育生御史中丞绍,绍生光禄勋宏,宏生济阴太守阐,阐生吴郡太守永,永生中山相苞,苞生博士周,周生蛇丘长矫,矫生州从事逵,逵生孝廉休,休生广陵府丞豹,豹生太中大夫裔,裔生淮阴令整,整生即丘令儁,儁生辅国参军乐子,乐子生济南太守承之,承之生齐高帝道成。
《梁书》记载梁武帝萧衍始祖世系沿革,淮阴令萧整以上与南齐朝同,萧整以下则别籍一支,其世系如下:
整生济阴太守,生州治中副子,副子生南台治书道赐,道赐生顺之,顺之生梁武帝衍(按,《梁书》称“道赐生皇考讳顺子,齐高帝族弟也。”恐有误。齐高帝讳道成,其父济南太守讳承之,昭穆与梁武帝父、祖正相反,或者《梁书》记载笔误,或者萧副子以下昭穆混淆)。
南齐太祖齐高帝萧道成为齐王时立五庙,奉高祖淮阴令萧整、曾祖即丘令萧、祖辅国参军萧乐子、父济南太守萧承之及母,即位后改立七庙,追父萧承之为宣皇帝,母为昭皇后,增祀五世祖太中大夫萧裔、六世祖广陵府丞萧豹。梁七庙则奉萧裔、萧整、萧、萧副子、萧顺之、萧道赐夫妇。
孝廉萧休(梁则为广陵府丞萧豹)以上,包括汉丞相萧何、太傅萧望之在内的列祖列宗则作为神明入祀明堂。
封建王朝有明堂之制,为帝王崇祀先灵式配上帝之所,也是帝王宣明政教的殿堂,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明堂举行。
古礼,明堂祀大昊、神农、少昊、颛顼、黄帝,以帝之近考配享。汉制,取消配享。晋初唯祀天神,后复五帝之位。南朝宋孝武帝恢复配享,以太祖文皇帝对享。南齐隆昌元年(年),郁林王萧昭业决定列祖列宗并配明堂。梁因之。
至此,萧太傅正式列为国家祭祀的神祇,享受齐梁二朝帝王,即自己的裔孙鼎俎彝簋的崇祀。
(年)
本文选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杨清江文史类稿》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得版权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