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聊一聊这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9143.html

南朝梁武帝大通二年,北魏的首都洛阳城中流传一首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白袍将军之名令北魏众将胆寒,莫敢与之争锋。这位白袍将军何许人也?竟然会有如此威名。

他就是历史上有着南朝 战神之称的陈庆之,这是个争议很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南北朝战神,战绩之辉煌,令人瞠目结舌。例如他 次带兵,就以两千兵马大破敌军两万;北伐北魏时,他曾在荥阳城外,以三千大军,打败敌军三十万。而且这些战绩都是南史和梁书记载的,并非演义话本杜撰的。

但也有人说,记载陈庆之战绩的南史和梁书是二十四史中最不靠谱的正史,很多数据都有夸大之嫌,和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差不多,很多战争中都能冒出数十万大军。我们先不论南史和梁书的可信度,要知道南北朝战乱不断,名将如过江之鲫。为什们没有在其他南北朝将军传记中出现如此惊人的战绩,而独独出现在陈庆之传记中?

难道南史和梁书的作者是陈庆之亲戚,刻意为他扬名?当然不是,只能说明陈庆之确有骄人战绩。当年开国 毛主席读陈庆之传时,曾援笔疾书: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大家都知道毛主席读史时,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古人,能得他如此评价的古人,可谓凤毛麟角。

南北朝门阀盛行,尤以南朝为甚,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是很难出人头地。陈庆之出自寒门庶族阶层,在那个没科举的时代,庶族出身,能当个刀笔吏就不错了。相做大官很难很难,除非在战场上拼杀,比如宋武帝刘裕和陈太祖陈霸先都是在战场从底层做起,一刀一刀杀出来的。

但如刘裕、陈霸先这样的例子,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武力高,能骑善射。而陈庆之自幼体弱,骑不得烈马,开不得强弓,没法上战场拼杀。陈庆之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决定抱门阀士族的大腿,混口饭吃。

他很有眼光,他选择了还没有发家的萧衍,也就是后来的梁武帝。人生的很多选择都如赌博一样,不仅要有眼光,还要有运气,陈庆之兼而有之,这两者也是名将必备的潜质。陈庆之人生 次抉择,就选中了当时南朝最有潜力的老板。

陈庆之在萧衍的门客中很平凡,并没有很快崭露头角。但他和其他名将,如霍去病和韩信不一样,他没有战神的孤傲。他放低姿态,努力去专营。他首先分析大老板萧衍的爱好兴趣(看来古今都一样,下属要懂领导的兴趣爱好),萧衍擅长儒学、史学、佛学、诗词音律和围棋。

陈庆之分析后,都有点绝望了,萧大老板的这些兴趣爱好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更关键的是萧衍在这些方面都是大师级人物,没有两把刷子,真的没法去忽悠萧大老板。但是为了前途,拼了,陈庆之 选择围棋作为突破口。因为在围棋方面,他勉强还能比划比划,算是有点了解。

有了目标后,陈庆之就开始行动啦。围棋属于贵族的游戏,寒门出身的陈庆之实际上对围棋接触也不多。但是架不住陈庆之一肚子军事才能,这些兵法战策对下好围棋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陈庆之开始苦练围棋,以兵法入棋,就如大唐双龙传中寇仲以兵法入刀法,最终刀法大成。

但是空有屠龙术也没用,总要见到真龙才行啊。因为萧衍门客中想以围棋为晋升之道的人实在太多,竞争太激烈了,陈庆之总是没机会和萧衍下棋啊,棋术再高也没用。陈庆之就这样等啊等,盼啊盼,一天天苦熬。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庆之 还是找到机会了。陈庆之不仅棋术高超,而且能够不食、不休甚至不尿地陪萧衍下棋,完全满足萧衍对围棋的需求。陈庆之打败了萧衍的其他棋友,成为老板心中 的棋友。

陈庆之本来以为他一辈子都只能在萧府下棋,混个温饱。没想到在他快四十岁时,他的老板萧衍逆袭成了皇帝,陈庆之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一步登天,成了梁朝的主书,相当于现在中央秘书处书记。

陈庆之因陪皇帝下棋,一步登天,被当时门阀士族嘲笑。大家都在背后骂他是佞臣,升级为皇帝的萧衍知道后,很生气,因为骂陈庆之,不也是间接骂萧衍是个昏君嘛。于是萧衍给陈庆之一个机会,向世人证明陈庆之是个大才,并不是只会下棋。

所以说有时候别人在背后嘲笑你并不一定是坏事,但前提是你真有料。梁武帝命令陈庆之到前线督军, 战陈庆之就用两千人马干掉了北魏两万人马,震惊朝野。后来北魏爆发尔朱荣之乱,梁武帝为了干涉北魏,令陈庆之带兵七千护送北魏的北海王回洛阳。

陈庆之在这次护送过程中彻底爆发自己的小宇宙,在荥阳城外,陈庆之以三千大军,打败敌军三十万。后来再次领兵七千,大破尔朱荣的五十万大军。在北魏的四个月时间里,他大战四十七场,破城三十二,皆以少胜多,震惊北魏朝野。

陈庆之因爱穿白袍,被世人成为白袍将军。当世流传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南朝战神之名,名不虚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