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古国。在年印巴分治前,其领土大体包括今日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古代印度是指分治前的印度的古代时期。
泰姬陵
在古代大多数时间里,印度是分裂的,并无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在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时期,基本实现了或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统一。孔雀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版图最大时,包括除半岛南端一隅外的南亚次大陆的全部,西北部的疆界甚至超出了次大陆的界限,深入到今阿富汗地区。
古代印度人并不把次大陆叫印度,而是叫婆罗多伐娑,意为婆罗多的领土。婆罗多据传说是史诗时代一个处于恒河中游的国家,因版图较大,国势较强,当时的人及后人即以其名称称呼南亚次大陆,说次大陆都是婆罗多的土地,居民都是婆罗多的后裔。所以印度独立后梵文名字就叫婆罗多。
今日新德里
印度一名来自印度河的名称(梵语叫Sindhu),最早是波斯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后,以印度河之名称称呼印度河流域及其以东的土地。公元前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后,希腊人沿袭这一叫法,以后又为其他西方人袭用。
英国征服印度后,把他们直接统治的地区称为英属印度。印度人也逐渐接受了这一名称。所以印度独立后,最初称为印度自治领,后正式定名为印度共和国。
从海上看孟买
我国最早知道印度是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史记》、《汉书》称之为身毒,《后汉书》、《三国志·魏书》、《宋书》、《梁书》等称之为天竺、贤豆等。唐朝时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始改译为印度。《大唐西域记》写道:“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点赞本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