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李梦露王旭
“梁书记既有家德又有公德,我们都把梁‘得’祥的‘得’当成‘德’了。”8月10日,辉县市冀屯镇益三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天玉说。
梁书记叫梁得祥,61岁,在益三村当了11年党支部书记;益三村原来叫大梦淹,因为地势低洼,老辈人做梦都梦见被水淹;抗日战争时期,陈益三牺牲在这个村子,后来村名就改成了益三村。
梁得祥有“家德”。
梁得祥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二弟梁得全58岁,3岁得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无法行走,55年了;三弟梁得根有脑部疾病,智力水平就像个十来岁的小孩子。
两个弟弟生活不能自理,至今未婚。梁得祥的父母年事已高,身子骨不算硬朗,母亲还患有慢性胃病,严重的时候甚至要卧床几个月,自己都需要照顾,别提照顾残疾人了。
作为长兄,梁得祥扛起了照顾弟弟的重担。别人问起这事,他低头摆摆手:“没照顾得多好,也就是我吃啥,叫俩弟弟吃啥。”
梁得祥爱人也是大善人,嫁过来之前就知道这事,自己都说当年看上的就是梁得祥对家人好的这股劲:“俩小叔待俺孩子也像亲儿,家里人关系好着呢。”
梁得祥一家人至今只分户不分家。“他们家现在还过着集体生活呢,”益三村村民任朋燕说,一大家子吃一锅饭,种一块地,在村里是个稀罕事儿。
梁得祥有“公德”。
年5月,益三村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议,按照贫困户识别程序和标准,两个镇分管领导和村“两委”在全村识别出13户贫困户,其中就有梁得祥的二弟梁得全。
“才说出他弟弟的名字,他就拒绝了。他说陈益三烈士为了革命事业,把命都丢在这里了,我还是干部呢,怎么能沾这个光,共产党的钱也不是水里漂来的。”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天玉对这事儿记得很清楚,梁得祥就觉着这担子是他该挑的,能自己挑起的就不给国家添麻烦。
梁得祥老觉得自己没文化,但无论是“家德”还是“公德”,他样样都做得挺好。他没把“德”说出口,但把“德”放在了心里,做了出来。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责任编辑:王馨
温馨提醒
凡“河南日报农村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