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甘州区三闸镇,昔日的砖厂、养殖场、景区……已不见影踪,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绿绿葱葱的树木和植被。而在该镇北部山坡的现代畜牧养殖区内,搬迁后的养殖企业正有序发展。
“这里是甘州区鼎盛牧业公司搬迁以前的养殖区,这边是原来他们的办公区……”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枣林地里,甘州区三闸镇党委书记梁龙介绍道。
三闸镇地处甘州城区北郊8公里处,辖12个行政村,其中有11个村就属于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1.7%和36.6%。年12月到年6月,该镇共收到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国家环保部卫星遥感核查问题、省政府办公厅《舆情参阅》第89期反映甘州区环保及西北督察中心现场核查反馈问题、区政府自查交办的问题、历次卫星遥感问题73件。
作为当地政府的“班长”,梁龙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理念,把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闸段)生态环保问题整改作为全镇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迅速整改成立领导小组,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的“五个不放过”整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整改任务和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合力攻坚克难,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将各级交办的73件问题彻底整改。
“在我们整改的73个问题中,有砖厂8家,养殖场20家,景点2处,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做搬迁户的思想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说起整改的难点,梁龙总结道。
“刚开始的几个月,我们就一家一户给搬迁户做思想工作,解读环保生态的相关法律政策,一户做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思想工作是常事,慢慢的,大家都知道了环保生态发展的重要,也就想通了。”梁龙回忆道。“思想工作做通,达成协议后,我们就立即启动拆除程序,为了加快进度,领导干部们能上的都去帮着拆除,只要能将环保生态问题整改到位,我们苦些累些都无所谓。”
“年,在拆迁一户景点时,了解到景点负责人在平凉市静宁县打工,我们的书记就立刻派人几次前往静宁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有一天,我猛然发现梁书记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三闸镇干部韦志翔说。
在抓好问题整改的同时,该镇还积极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召开会议、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通告、入户宣讲等形式,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政策法律法规和条例,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开展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效扭转了领导、干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政治站位不高、看齐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政策理论水平偏低等问题,也促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积极配合问题整改。同时,对已完成整改验收销号环境问题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下发《三闸镇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改问题监管方案》,明确监管领导、监管单位、监管责任人,按照每周一次巡查要求加强监管,并认真填写监管记录簿,确保后续监管见底到位、不再反弹。
“下一步,我们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结合地域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红沙窝特色西瓜种植,引导农民到甘州区现代循环畜牧养殖园区内发展规模养殖,带动全镇百姓走绿色发展转型之路。”对于三闸镇今后的发展,梁龙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