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有才学的帝王并不鲜见,但皇室家族才人辈出、同时在文学领域并称、留名后世的却凤毛麟角。最广为人知的当属汉魏晋时期的曹氏父子——魏武帝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魏文帝曹丕、陈思王曹植,父子三人才华横溢,开创并引领建安文学潮流,影响巨大,被后世称为“三曹”。
“三曹”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成为名扬后世的“文学皇族”,至今盛名不衰。但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才人辈出的皇族,其文学成就堪与“三曹”媲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萧梁家族:梁武帝萧衍和他的三个儿子——长子昭明太子萧统、三子梁简文帝萧纲、第七子梁元帝萧绎,父子四人以其在文学艺术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被后人合称“四萧”。
“三曹四萧”虽然都是当时政治和文学上的双重领袖,显赫一时,但与曹氏父子病逝身亡相比,萧梁家族的结局实在悲惨——南梁从萧衍立国到灭亡,共历三代四帝,皆死于政权争斗,其中“四萧”中,除太子萧统系意外落水致病身亡外,其他三人都先后称帝,并死于非命,这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梁武帝萧衍:半世英明半世昏,叛军围城被饿死
萧衍是西汉相国萧何的25世孙,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政权——南齐高帝萧道成的族侄,官至雍州刺史。曾因两次参与抵御北魏入侵,并协助萧鸾夺位有功,深受齐明帝萧鸾器重,地位不断上升。
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后,国内叛乱不断,萧宝卷暴虐无道,滥杀平叛功臣,引发朝臣恐慌。公元年,平叛功臣、萧衍之兄萧懿被杀,忍无可忍的萧衍率兵反叛,攻入都城健康,萧宝卷被部下所杀,萧衍拥立萧宝融继位,自此掌握了军政大权。
年,萧衍经过一番运作,逼迫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成为南朝第三个政权——梁朝的开国皇帝。
梁武帝萧衍执政之初,吸取南齐灭亡的教训,勤于政务,开门纳谏,减免租税,发展农业,并带头节俭,梁朝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度呈现国富民安的繁荣局面。
但萧衍晚年疏于政务,沉溺佛教,先后四次出家,每次都由朝廷出资将其赎回,花费大量钱财,导致国库空虚。
后来他又不听劝告,过于信任东魏降将侯景,被侯景抓住机会,和萧衍养子萧正德内外勾结,举兵反梁,攻入都城,将萧衍围在台城内。
各路勤王兵马虽然到来,但亲王之间相互观望、勾心斗角,甚至互相残杀,致使梁武帝被困台城半年之久,终因粮尽被活活饿死,终年86岁。
萧衍在位48年,是南北朝寿命和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主要成就,从政治上看,可谓半世明君、半世昏庸。相比之下,他的文学成就更加突出。
萧衍天资聪颖,喜欢读书,文章学问享有声名。南齐朝时,他和当时有名的才子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八人,皆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形成当时颇有名气的一个文学团体,时称“竟陵八友”。
萧衍对经学、史学、诗赋、音乐、书法、绘画皆有研究。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在史学方面,主持编撰了《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二百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等文一百二十卷。他对道、儒、佛三教都有研究,并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燕歌行》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萧衍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他的《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四部书法理论著作,成为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
简文帝萧纲:任人摆布傀儡帝,土袋压脸被闷死
萧纲是武帝萧衍的第三子。太子萧统意外病亡后,武帝二子萧综叛逃北魏,排行第三的萧纲被立为太子。
侯景之乱中,梁武帝被侯景困在台城,活活饿死,侯景把持朝政,于年立萧纲为帝,名为皇帝,却没有一点实权,是个地地道道的傀儡。
为了加快篡位步伐,年,侯景将萧纲废黜,贬为晋安王,扶立更容易控制的豫章王萧栋为帝。为了以绝后患,两个月后,侯景又命手下王伟、彭隽以献酒为名,谋害萧纲。萧纲自知难逃一死,就捧酒痛饮,酩酊大醉。等萧纲昏睡过去后,王伟、彭隽就用装满土的袋子,压在萧纲脸上,然后又骑在萧纲身上,将他活活闷死。
作为南梁傀儡皇帝,萧纲在位期间,非但无政绩可言,反而受尽屈辱。倒是他的文学成就,更为后世称道。
萧纲自幼爱好文学,他做太子近20年,以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在身边拢聚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东宫文学集团,公开倡导文学史上著名的“宫体”文学,提出“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这一文学主张虽然后人褒贬不一,但在当时,影响广泛。他有文集卷,其他著作余卷。
萧纲对玄学、佛学也颇有研究,著有《老子义》、《庄子义》各二十卷。他还精通医道、棋艺、阴阳五行,著有《沐浴经、《如意方》、《棋品》、《弹棋谱》等著作,可谓才华出众的杂家。
梁元帝萧绎:著作等身“才子帝”,自私残忍结局惨
萧绎是梁武帝第七子,按理说,皇位怎么也论不到他。但太子萧统死后,武帝没有立萧统之子为太子,而是立自己的三子萧纲为太子,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满和野心,也给了其他皇子觊觎皇位的机会,萧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侯景之乱中,各路亲王引兵不发,导致武帝被围困饿死。之后,各路亲王自相残杀,势力最强的湘东王萧绎趁机剪除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河东王萧誉、邵陵王萧纶等皇室子弟,最后派大将王僧辩、陈霸先等人击败了侯景,于年自立为帝。
称帝之后,萧绎继续与不服其统治的各宗室亲王互相攻伐,但此时,西魏借南梁内乱之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南梁的最大威胁。公元年,西魏宇文泰率5万大军入侵江陵,与不满萧绎称帝的萧统之子萧詧合兵攻梁,梁元帝萧绎猝不及防,城破被俘。
萧绎被俘后,萧詧极力鼓动魏军将领于谨处死萧绎,最后萧绎和他的三兄一样,被装满了土的布袋活活闷死。
萧绎妻子徐昭佩是半老徐娘志语的主人萧绎是个聪明而又残忍的皇帝,执政两年,大杀宗室,政绩平平。但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四萧”中最突出的。
史载萧绎5岁就能背诵经史,6岁能做诗,“博总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他小时候一只眼失明,但几十年来,从未放弃读书。
他是历代封建帝王中留下著作最多的皇帝,也是唯一进入诸子百家的皇帝。他的文章、书法、绘画被称为“三绝”。他所画的《职贡图》,是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所著《金楼子》列入诸子百家学说“子”部,在中国文论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他一生著有《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传》、《《贡职图》、《老子讲疏》、《金楼子》等各类学术著作多卷,涉及领域广泛,文史、书画、音乐、中医、围棋、姓氏学、玄学、兵法、相马等等,简直包罗万象,无所不能,而且每项研究都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和地位,是名符其实的“才子皇帝”。
他还是个藏书家,一生收藏图书14万卷。城破之际,他将失败原因归为读书太多所致,命人纵火焚烧一空,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浩劫,也因此受到后人唾骂。
梁敬帝萧方智:软弱无能亡国君,生逢乱世被暗杀
萧方智是武帝之孙、元帝萧绎之子。萧绎被俘遇害后,陈霸先和王僧辩于公元年拥立萧方智即位,但朝政大权掌握到王僧辩手中。
同年,迫于北齐压力,王僧辩废黜萧方智,接回先前被北齐俘虏的南梁贞阳侯萧渊明登基为帝,引起陈霸先不满。后来陈霸先出兵擒杀了王僧辩,重新拥立萧方智即位,军政大权又到了陈霸先手中。
年,陈霸先逼迫萧方智禅位,自己代梁称帝,建立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朝。贬萧方智为江阴王,南梁灭亡。
第二年,陈霸先派人将16岁的萧方智暗杀。南梁最后一任皇帝和他的前三任帝王一样,死于非命。
南梁从开国到灭亡,国祚55年,四任皇帝全部死于非命,这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极为罕见。这其中,既有内乱,也有外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复杂交织的内外矛盾。放眼历史长河,君主的更替不足为奇,只是,满门才子的南梁皇族,落得如此悲情结局,实在令人悲叹不已。
(参考史料《南史》《南齐书》《梁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