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宋辽夏金打不

郑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1207/4304133.html

西夏文“首领”青铜印与青铜腰牌

史官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主要分为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其中起居注史官记录每天皇帝的言行以及国家大事,编纂为实录,按照规制皇帝不能阅读自己的实录,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就大打折扣了。就禁止君主查看实录这点来说,李氏朝鲜堪称典范。史馆史官负责将前朝实录汇集编制成为正史,编撰前朝史籍是历朝历代建国初期的重点工程。

作为官方正史的二十四史,按照朝代顺序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如果算上民国时期完成的《新元史》与《清史稿》,则称为二十六史,《资治通鉴》不在此列。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上启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年),记述共三千余年历史。东汉班固历时二十余年得《汉书》,从刘邦创立西汉到新莽灭亡。刘宋范晔编撰《后汉书》,记载东汉往事。西晋陈寿修编《三国志》,是为魏、汉、吴纪传体断代史。唐房玄龄著《晋书》、萧梁沈约编制《宋书》、萧梁萧子显撰写《南齐书》、唐姚察修编《梁书》、唐姚思廉编撰《陈书》、北齐魏收著《魏书》、唐李百药撰写《北齐书》、唐令狐德棻主编《周书》、唐李延寿编撰《北史》与《南史》,记述了两晋南北朝中华文明数百年的心酸历程。唐魏征主编《隋书》,以为典籍借鉴。后晋刘昫编撰《旧唐书》多有谬误,北宋欧阳修撰写《新唐书》。北宋薛居正著《旧五代史》,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增补详实。元脱脱主编《宋史》、《辽史》、《金史》,记述两宋风云与塞北三朝。明宋濂编修《元史》、清张廷玉主编《明史》、民国柯劭忞撰写《新元史》、民国赵尔巽著《清史稿》,记载帝制最后的辉煌与没落。

西夏作为与两宋、辽、金并存的地方政权,享国近二百年,落得个没有编史资格的下场,其历史仅在《宋史》、《辽史》、《金史》里代为记述,令人唏嘘。年,由科兹洛夫带领的俄国探险队以科考的名义穿越戈壁来到黑水城(现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寻找宝藏,随后开始大规模破坏性挖掘。科兹洛夫带着挖掘出的书籍、画卷、塑像回到圣彼得堡,俄国学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方才整理出这些书籍文献的目录,这些文献正是西夏帝国的遗物,是研究西夏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现今想要研究西夏却要到圣彼得堡去。

党项是羌族分支,居住在祁连山南麓的柴达木盆地,公元8世纪晚期,党项受到吐蕃的压迫,在唐帝国的准许下移居夏州(现今陕西西部),夏州戈壁贫瘠的土地没有耕种农作物的可能,党项过着游牧与狩猎采集杂合的生活。作为居住夏州的条件,党项为没落的唐帝国提供军事援助。党项首领自称是鲜卑拓跋氏的后裔,有北魏皇族血统,更大的可能性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公元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平定黄巢起义有功,唐僖宗李儇赐予拓跋思恭姓氏李,改姓名为李思恭,封夏国公,任职定难军节度使,镇守夏州。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联合党项抵御日益强盛的辽国,在党项首领李彝殷去世后,赵匡胤追封其为夏王。公元年,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决定归顺北宋,并把辖区内的4个州献给北宋,同年李继捧到东京开封府朝觐,成为北宋朝臣。李继捧的堂弟李继迁发动叛乱,不但占领党项故地,还夺取了灵州(现今宁夏灵武),李继迁依附辽国,辽国封李继迁为夏王。公元年,李继迁在与吐蕃的战争中重伤而死,西夏建立后,追加庙号太祖,谥号神武皇帝。

夏太祖死后儿子李德明继位,同时向辽国与北宋表示臣服,北宋任命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李德明向西北扩张,驱逐吐蕃、回鹘,占据甘州(现今甘肃张掖)、瓜州(现今甘肃酒泉)、沙州(现今甘肃敦煌),定都兴庆府(现今宁夏银川),公元年,辽国侵略西夏,李德明击败辽军。公元年,李德明去世,西夏建立后,追加庙号太宗,谥号光圣皇帝。

夏太宗死后儿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统治着超过万的人口,以及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土地大多贫瘠。公元年,李元昊下令国内所有男人在三天之内剃掉头顶的头发,只允许在两侧留头发,否则便会被处死。公元年,李元昊正式称帝,立国号夏,史称西夏。同年,北宋关闭了宋夏边境上的贸易,企图困死西夏。公元年,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西夏10万大军围攻延州(现今陕西延安),双方交战于三川口,北宋战败,西夏劫掠一番后撤军。

北宋将延州知州范雍撤职,任命范仲淹镇守延州、韩琦主持军事。范仲淹虽然不懂得军事,但是熟悉宣传的技巧,到职一个月便宣称“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范雍)可欺。”第二年,西夏围攻渭州(现今甘肃平凉),韩琦率军战于好水川,宋军再败。公元年,李元昊发动定川寨之战,宋军又败。李元昊三战皆胜,然而西夏人口少,经不起战争损失,宋夏边境贸易关闭,西夏失去了生活物资来源,劫掠不足以维持国民生计,公元年,宋夏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

宋夏和议招来了辽国的嫉恨,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亲征讨伐西夏,李元昊在贺兰山迎击战败,于是撤军诱敌深入,辽军补给困难士气低落,李元昊趁机劫营击败辽军,随后李元昊向辽国请和。李元昊好色,夺取太子李宁令哥的妻子没藏皆山,并立为皇后。公元年,李宁令哥发动叛乱,提剑闯入皇宫击杀李元昊,李元昊躲闪不及被割掉了鼻子,这时卫兵集聚,李宁令哥逃走后被擒杀,李元昊因伤重去世,庙号景宗,谥号武烈皇帝。

夏景宗死后儿子李谅祚继位,李谅祚继位时刚满一岁,朝政由舅舅没藏讹庞掌控。第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再次亲征讨伐西夏,围攻兴庆府,劫掠一番后撤军。公元年,李谅祚诛杀权臣没藏讹庞。李谅祚倾心汉化,废除了一些党项习俗。公元年,李谅祚为逼迫北宋重开边境贸易,连续三年对北宋发动战争。公元年,李谅祚去世,庙号毅宗,谥号昭英皇帝。夏毅宗死后儿子李秉常继位,朝政由舅舅梁乙埋掌握,梁乙埋死后儿子梁乙逋继续掌权。宋夏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公元年,梁乙埋幽禁李秉常,北宋趁西夏内乱,发兵50万分五路讨伐西夏,宋军先胜后败,西夏为复仇反攻北宋,宋夏再次议和。

公元年,李秉常在抑郁中去世,庙号惠宗,谥号康靖皇帝。夏惠宗死后儿子李乾顺继位,朝政继续由梁氏家族把持,宋夏之间征战不绝。这时,掌权数十年的梁氏发生了狗咬狗的事件,太后梁氏为了与兄长梁乙逋争权,不惜亲自领兵发动对北宋的战争。公元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派遣刺客毒杀西夏太后梁氏,使李乾顺得以亲政,宋夏议和。宋徽宗赵佶继位后对西夏用兵,战端再起,直到公元年再次议和。随后的几年里,新兴的金国先后灭亡辽国与北宋,西夏趁机向辽、宋边境扩张,拓地千里。公元年,李乾顺去世,庙号崇宗,谥号圣文皇帝。

夏崇宗死后儿子李仁孝继位,施行汉化,举办科举考试,臣服于金国。公元年,李仁孝去世,庙号仁宗,谥号圣德皇帝。夏仁宗死后儿子李纯佑继位,改兴庆府为中兴府,崛起的蒙古开始劫掠西夏。公元年,李纯佑的堂弟李安全叛乱,囚禁并弑杀李纯佑,庙号桓宗,谥号昭简皇帝。公元年,蒙古第三次劫掠西夏,围攻中兴府,李安全以贡献金帛子女乞和,蒙古退军。李安全想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蒙古失去的要从金国找回来,于是挑起夏金战争,持续13年斗得两败俱伤,蒙古坐收渔翁之利。公元年,西夏宗室李彦宗起兵反叛,囚禁并弑杀李安全,庙号襄宗,谥号敬穆皇帝。李彦宗拥立儿子李遵顼继位,配合蒙古攻打金国。蒙古西征中亚花剌子模,命令西夏出兵随征,西夏国内因为连年征战已经千疮百孔,拒绝了蒙古的征召,蒙古围攻中兴府,劫掠后退军。

公元年,李遵顼禅位于儿子李德旺,自称太上皇。李德旺意识到蒙古不可靠,于是与金国议和,决定联金抗蒙,晚了,一切都晚了。蒙古不断入侵劫掠西夏,公元年,西征归来的孛儿只斤·铁木真亲征讨伐西夏,一路势如破竹,拔地屠城。同年,李遵顼去世,庙号神宗,谥号英文皇帝,两个月后,李德旺抑郁而终,庙号献宗,谥号孝哀皇帝。夏献宗死后侄子李睍继位,第二年,蒙古包围中兴府,李睍乞降,铁木真在军中染病去世,蒙古担心西夏得知消息继续抵抗,决定秘不发丧,在李睍投降时将其杀害,西夏灭亡,以李元昊称帝计算享国年。西夏和北宋、辽、金都发动过战争,在夹缝中存国近二百年,人送外号:打不死的小强。蒙古进入中兴府屠城,西夏的建筑、典籍遭到毁灭。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但得一生者,岂有不灭者乎!

西夏占据河西走廊,控制着路上丝绸之路的锁钥,宋夏连年战争,边境贸易长期关闭,严重影响了路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好在造船技术与指南针的推广,海上丝绸之路弥补了路上丝绸之路的不足。中华文明从来没有自外于世界,欧亚大陆根本没有阻隔文明交流的屏障,从人类走出非洲,每年以4~5公里的速度扩散,到进入新石器时代乃至青铜器时代,交流的速度提高到了每年一百公里。

最早出现在地中海东岸的青铜冶炼技术,有如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到西欧、北非、西亚、中亚,大约年前到达西域,距今年前在河西走廊,进而传播到中华文明核心区,与数千年来模子陶器的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屹立于世界、别具一格的青铜文化。中华文明既不是纯粹的土生土长,也不是完全的外来,在文化交流中孕育而生,同时向周围辐射影响着其他文明。纯粹没有杂质的民族文明,是非洲,是美洲,直到地理大发现仍然处于蒙昧的状态。基于各民族、国家之间千百年来交流的事实,国际考古学已经由区域史向全球史的方向转换,前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先生说:“中国考古学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期,一个是从文化史转向社会考古学,再一个就是从民族主义考古学转向世界的考古学。”盲目自信与过度自卑,一样可怕,都要不得。

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王朝中晚期的殷墟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单个刻画符号并不能作为文字,因为只要不是复数的文书,就无法表现内容甚至思想,然而二里头遗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二里头遗址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能够证明夏王朝的存在,急于印证历史记载和传说的做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危险,后世记载本身的可能性存疑,那些记述夏王朝的文献本就是后世写就的,急于把后世的记载与考古对号入座是循环理论,在学术上是不够严谨的,就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并不能证明夏王朝存在,同样也不能证明夏王朝不存在。

约年前,黄河、长江中下游、辽河等地区出现了文明的萌芽,距今5年前,良渚、龙山、仰韶等星罗棋布的文化形成,这些文化在互相影响又相对独立的状态下发展。最迟至年前,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文明形态,而二里头遗址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这是中华文明从多元向一体化过度的节点,是华夏民族形成的肇始,这便是二里头遗址的意义。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推测,这一切的源头在于青铜冶炼技术的传入,青铜成为关系到国家命脉的重器后,向外扩张寻找矿料成为统治者的动力,进而形成一个网络,超越了自然地理单元的广域,王权国家开始出现。以商王朝文明的程度,在其之前存在另一个王朝是有可能的,至于这个王朝是否叫做夏,是否定都于二里头,就需要日后进一步考古印证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