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但他并未给这部旷世之作起个名字。因为先秦西汉时期,伟大的著述者们只写内容、不写书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他们只肯把书写出来,至于书名嘛,如果大家读的高兴,自然会传颂个书名出来。果不其然,司马迁这本很快火爆起来的书,马上就有了名字,人们以“太史公书”或是“太史公记”来称呼它。例如东汉班固在他的《汉书》里,就以“太史公百三十篇”称呼这本书。
但人们显然对这么冗长的名字不能满意,于是渐渐地将“太史公记”缩略成“史记”。可是,“史记”这个词原本是用来作为史书的统称的,司马迁这部囊括多年的书真能取代此前历代的史书吗?
当时学者们或许一本正经地讨论过,但是广大迁粉可管不了这么多:“史记”这个书名我们叫定了,谁让它“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司马迁之后,班固写《汉书》止记一代,范晔编修东汉史事亦如是。陈寿著《魏书》、《蜀书》和《吴书》,成就了一本纪传体史学名著,“前四史”完成了聚首。
随后朝代更替掀起了史学著述的高潮,《宋书》、《南齐书》、《梁书》、《魏书》、《北齐书》分别由后代学者完成。
李唐建国后索性官修前朝之史,一口气修著了《晋书》、《陈书》、《周书》、《隋书》、《南史》和《北史》,传出“唐修六史”的佳话。
唐朝年的历史,先由后晋赵莹等人修成一部,但宋仁宗对这部“繁芜”的《唐书》颇不满意,诏令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人合力撰成一部新的《唐书》。
五代时期的50多年历史,本来已由宋太祖诏令薛居正、卢多逊等人修成一部。但他们的工作不能令欧阳修满意,这位醉翁先生于是独撰一本新《五代史》,自他之后二十四史中再无私修之作。
元朝终结辽宋金之后,由脱脱等人修成《宋史》、《辽史》和《金史》,其中《金史》修出了很高的水平。相比之下明朝仓促修成的《元史》则要逊色很多,我在表格里把它的主要成就写为“史料价值较高”,就是因为它抄写现成史料抄的太多,多而失当,多而未得融通。
清朝修《明史》就认真了很多,为此专门设立明史馆,从顺治初年开工到乾隆初年成书,前后历时数十年,修出了五代以来最高水平的一部朝代史。
作为历史爱好者,跟人侃历史的时候用这三张表图做草稿,你也能轻松做到对“二十四史”如数家珍。
(感谢惠读,欢迎点赞评论留言,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