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梁书 >> 梁书知识 >> 史书基础知识合集

史书基础知识合集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

史书的分类

1.按真实性分类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分正史是由官修的。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如《东观汉纪》、《东都事略》、《大金国志》以及《通志》等史书都属于别史。由此可见,别史实际上是正史类史籍的重要补充部分,犹正史之别支,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别史类叙》中才有“犹大宗之有别支”的说法。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如《汉晋春秋》。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它不同于纪、传、表、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政的别史。它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

稗(bài)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泛指“野史”。

2.按照体例分类

纪传体: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又如《汉书》。但有个别的正史没有书或者志,比如《三国志》。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年前后创体,《左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开创了断代编年体,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第一部通史编年体。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全书一万八千余字,原是鲁国的国史,出自鲁国史官之手,经过孔子的整理而成。

国别体: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分载多国历史。创始于《国语》,《战国策》也属于这一类。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现有九部纪事本末体的古籍。

3.按时间和空间分类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它不限于一个朝代,是通贯古今的史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和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4.按学科分类

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等。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正史)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年),计卷,约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序号

书名

作者

今本卷数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2

汉书

东汉·班固

3

后汉书

南朝·范晔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6

宋书

梁·沈约

7

南齐书

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21

辽史

元·脱脱等

22

金史

元·脱脱等

23

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

24

明史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

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四库全书》共收书多种、多卷、00多册。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05类。总共44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