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汕人命名的特例看中原民俗

文案策划招聘求职QQ群 http://baby.ifeng.com/c/8AJPMbWIxrq

在老一辈潮汕人中,有时可见到一位五大三粗、身材魁梧的大叔,却被人称为“娘仔伯”或“姿娘叔”“妹仔叔”,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因为,自古以来,男人与女人的名字,就在字音与字义的选择上形成了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当然首要的是由于男女在社会上长期处于显著不同的地位而造成的,也包含了男女个性的特点、生活习性的差异在内。

  在中国的传统中,男子命名用字往往取英武博大之词。

  有表示抱负志向操守的,如济世、柱国、国豪、景贤、慕韩、宗廉、继祖之类;

  有表示升官发财的,如财旺、介官、财茂、镇权之类;

  有表示体健寿高的,如文虎、英豹、大牛、彭寿、松青、鹤龄之类;

  有表示清雅脱俗的,如丕显、同筝、墨亮之类。

  不久前读过报上一篇文章,言及在一次关于国人起名爱好习惯的调查中,发现台湾男人最喜爱的、用得最多的是“家豪”、“家杰”;大陆男子最常用的则是“国强”、“志伟”,时代的烙印,家国的投影,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世上事,有规矩,必有违规之特例。不但上述潮汕人男人起女名的例子存在,在古代的中国,也有男人而用女名的。试举数例于后:

  春秋时期的阴阳家“鬼谷子”——苏秦、张仪的老师,姓王名婵。(此“婵”与四大美人中貂蝉的“蝉”字形成有趣的比照)

  《汉书·郊祀志》有“丁夫人”。韦昭注曰:“丁姓,夫人名,男也。”

  《梁书》:马仙卑本名仙婢。

  《唐书》:李君羡小字五娘。

  古书对此现象是“述而不作”,没作解释。不管是被称为“娘仔”或“姿娘”“妹仔”的现代男士,还是被称为“仙婢”“五娘”的古代男士,他们之所以起这么一个有悖于世俗的女名,或者由于家庭缺乏女儿,以小名名之,而长大了又没去另外改名;或者是由于相貌、性情而取的诨号;还有可能是出于特殊的原因和风俗,如认为“数代单丁”“孤贵”“时辰八字硬”,起个女子名字容易养大……不能一概而论。

  说过男子的起名,再说女子的起名。我国过去女名常用的有以下几类:

  多用女性字,如:娘、姑、姐、妹、媛、姬、姝;

  多用闺物字,如:钗、钿、钏、纨、香、黛;

  多用花鸟字,如:英、华、梅、柳、桃、杏、莲、凤、莺、燕;

  多用珍宝字,如:金、玉、瑜、瑾、珍、珠、珊、琼、瑛;

  多用粉艳或柔景字,如月、云、雪、雯、美、丽、倩、素、姣、娟、春、夏;

  多用表女德之字,如:爱、慧、惠、怡、淡、淑、娴、绚、艳、静、巧、纯、洁、贞。

  在潮汕,女子的起名也是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的。如潮安凤凰山区的女子,很多用“惠罗”,澄海的女子,很多喜用“莹”字。或许,山区多藤萝植物?海滨多晶莹之贝壳?是何缘由,不得而知。

  女人的命名,从总体上说,当然有以上所说的女性特点的。但也有女人用男名或男性特征的字眼的。如

  春秋时越国有一位姓莫的冶剑女师傅就叫“莫邪”(其丈夫为“干将”)。

  《汉书周勃传》:“隆侯为河内守,许负相之曰:君后三岁而侯。”应劭注曰:“负,河内温人,老媪也。”

  《后汉书》:“鲍宣妻桓氏,字少君。”

  三国东吴孙权的长女名鲁班,适全璋;少女名小虎,适朱据。

  女人用男名或男性字,除其他原因外,主要反映了广大妇女(或她们的家长)不甘于在旧社会的低末地位,而力图与男子并肩、平等的心理。现代生活中,有女子名为“如男”、“胜男”、“赛弟”、“比男”的,也出于同样的心理。笔者在生活中,曾得悉澄海一位生了四个女儿的父亲,给他的四个女儿起的名字就很特别,叫做:强市,行时,顶真,赢人。这四个名字在潮汕话中,皆是男性化的,表示“很强势,不会输人”的意思。

  潮汕文化是从中原文化传承而来的,在男女子的起名上自然与中原的某些古代现象一脉相承,这是毫不为奇的。

作者:陈放

来源:潮州日报(.10.03)

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由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