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刘备ldquo桃园结义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出现的第一个重要角色。

说起刘备,很多人不喜欢,理由是这个人太软弱,太喜欢哭了,遇到困难就在一边愁眉不展,每次都是手下人和诸葛亮出来解决问题。对比一下曹操的奸诈豪迈,孙权的勇武诡谲,刘备的性格实在不讨喜。

人们之所以有这个印象,原因是《三国演义》中把历史事实篡改了。其实,刘备的脾气非常大,怒鞭督邮这件事就是他干的。只不过,《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刘备仁厚的形象,将这件事“嫁接”到了张飞身上。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出场的第一幕戏,是桃园三结义。这也是后人杜撰的。不过,这出戏中所反映出的刘备性格,却每有偏离历史的轨道。

刘备在桃园三结义中说自己是汉室宗亲,这个并没有错。他的先祖确实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不过,不知道大家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吗,为什么刘备非常看重这个身份,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强调一番?答案就在东汉皇室的血脉传承中。

东汉的开国皇帝是光武帝刘秀。而刘秀的身世,也可以追溯到汉景帝刘启。刘启有一个宠姬,称之为程姬。有一天,刘启喝醉了,想和程姬亲热一番,可是这天,程姬正好不方便,无奈之下,就让身边一位姓唐的侍女“代替”自己服侍皇帝。刘启对这件事丝毫不知,稀里糊涂之下便临幸了唐氏。没想到,就这一夜风流,便珠胎暗结。没过多久,唐氏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长沙定王刘发。刘秀正是刘发的后人。这就是著名的“唐姬误会”。

因为刘胜和刘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故而刘备非常在乎自己的身份。他的意思很明确,“东汉皇室真是我的亲戚”。从这点上,就能看出刘备是个非常具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正是他此后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会给自己贴金,也是一种本事。

其次,刘备在桃园结义中说明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安民”一直是刘备的追求。而在古代,能以一己之力安民的人,只有皇帝。《论衡》中所提到的“皇帝者,安民之谥”,说的便是这个意思。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刘备的志向,我们很容易便得出结论,刘备想做皇帝。

这点在历史上也有佐证。刘备年幼时,居住在楼桑村。他家门口有一颗大桑树。刘备小的时候,曾经和村里的孩子在这棵树下玩耍。在此期间,他说了一句话:“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他叔叔听了之后,连忙捂住了他的嘴:“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刘备叔叔之所以有如此过激的反应,是因为“羽葆盖车”指的是只有天子才能乘坐的华盖车。刘备说自己要坐这个车,不是摆明了说自己想做皇帝吗。

写到这里,不得不说,刘备确实和其他汉家的皇帝不一样。刘邦看见秦始皇,只敢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刘秀瞅见皇帝依仗,则感叹“仕宦当做致金吾”,说话非得藏着掖着,一点也不痛快。在这点上,刘备更像那个喊出“彼可取而代也”的项羽。老子就是想当皇帝,明明白白说出来,敢作敢为,敢说敢当,这才是大丈夫的作为。

从这点上,可以看出刘备并非安分守己、满于现状之辈。而时代的变化,也给了刘备机会。黄巾起义,把汉朝四百年的江山砸了个稀巴烂,原有的社会秩序被破坏,这让刘备实现自己志向成为了可能。而刘备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把很多有志之人笼络在自己的周围。其中名气最大的便是关羽和张飞。

桃园结义这则故事,对此也有反应。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结义过程,是桃园结义这则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其中,三人的誓言最让人感动。这则誓言并不长,但字字体现了一个“义”字。而“义”正是《三国演义》这部书的思想精髓和灵魂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桃园结义,虽然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但却真实反映了刘备的性格,而且就整本书而言,这个故事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三国演义》果然不负“四大名著”之名,作者熟稔写小说之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