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石亭战役,三国演义

北京手足癣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04561.html

▼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

三国时期的石亭战役其实是非常著名的战役,也是十分精彩的战役,当时吴国的主帅陆逊率领朱恒、全琮、朱然等著名将领大败魏国的曹休率领的贾逵、朱灵、王凌率领的十万大军,斩俘很军1万余人,魏国主帅曹休最终也被活活气死,当时,陆逊如果果断听取朱恒之计,还有可能直取曹魏政权的首都,瓦解曹魏政权。

然而,如此辉煌而精彩并且引人入胜的战役,竟然在《三国演义》中只之不提,确实令人费解,不仅如此,在东吴与曹魏发生的江陵战役也只字未提。以描写战争精彩见长的《三国演义》为何只字不提石亭战役呢?

仔细阅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之所以只字不提石亭战役,主要原因是作者为了烘托夷陵之战的惨烈,烘托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虽败犹荣,将孙吴政权中的主要将领都牺牲在了夷陵之战中,导致在后来的石亭战役中无法写下去,因为夷陵战役中牺牲的孙吴许多将领,在石亭战役真实的历史中那是核心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作者由于偏袒蜀汉,作了至少五个方面的改写:一是东吴大将甘宁在《三国演义》中的夷陵战役中被蜀国的蛮将沙摩柯所射杀,真实的甘宁其实早在夷陵战役前病死。《三国志》中甘宁病死于公元年,而夷陵之战爆发于公元年。

二是孙吴朱然、潘璋等著名将领在《三国志》的夷陵之战中那是立了大功的,而且也未战死,在夷陵战役之后的江陵战役中,朱然率领少量精兵独挡曹魏方的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高级将领率领的大军达到六个月以上,曹魏大军最终知难而退,从而威震华夏,不比关羽发动的江陵战役有丝毫逊色,而且朱然能够保全自己,相比关羽似乎更胜一筹。但在《三国演义》中,朱然、潘璋皆战死,这样,接下来的东吴与曹魏发生的江陵战役就无法写下去,因为核心人物朱然已经牺牲在夷陵战役中,这也就是我们只知关羽发动了威震华夏的江陵战役而不知东吴与曹魏也爆发了惨烈的江凌战役,更不用说发生在重来的石亭战役,因为在石亭战役中,朱然依然是东吴的核心参与将领之一。

三是刘蜀政权中的大奖傅士仁与糜芳投降孙吴在《三国志》中是事实,但后来他们并未逃回刘蜀,也没有杀死马忠,然而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两人在投降孙吴后见情况不对劲便杀死马忠逃回刘蜀,遭刘备处刑。另两位大将范疆与张达同样没有逃回刘蜀政权。

四是东吴主帅撤兵没有乘胜追击甚至消灭刘蜀政权,真实的历史是陆逊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孙刘联盟必须继续,否则东吴将不能单独存在下去;二是担心曹魏趁自己还未休整时发动攻击,毕竟,夷陵战役虽然是孙吴大胜,但损失也不小。而《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拔高诸葛亮的本领,说成陆逊陷入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也迷失方向,无法攻击,完全是扯淡。

五是双方军队也不可能如《三国演义》中出动那么多人。《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出去70万大军,东吴是20万大军,这实际上夸张得没边,当时刘蜀整个人口也就百万左右,除去老与少,就算全体青壮年都出兵,那也没有70万人。东吴从来就没有出去过多少军队,即使在赤壁战役中也不过3万人。《三国志》中刘备出兵十万,孙吴出兵约六万,可信度比较高。

所以,《三国演义》中为何东吴的表现在后来很平淡,甚至于江陵战役和石亭战役都只字未提,那是因为作者为了拔高刘备,将东吴许多著名将领都牺牲在了夷陵战役,而后来发生的江陵战役、石亭战役等著名战役,其核心领导者依然是这些牺牲的将领,但人死不能复生,总不能将《三国演义》演绎成神话,所以,实在无法再写下去,只能不写。

原标题:《三国演义》为何不提石亭战役

*作者:丁征宇,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凤凰网年度十大新锐潮流博主,新浪名博,知音专栏作家。

版权声明:合作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