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彩笔墨写天地
---读梁书的书画
熊亮
翻开《梁书?艺术研究》一书,快意江湖,笔墨焕彩,羊毫挥洒处,便有天地灵气入画卷。耳目一新中又有似是故人来的感觉,行云流水中便又精致委婉,传统的内功深厚却又不断创新自己的笔墨、构图。读出了一位隐没在岁月时光深处的老人在艺文方面的追求。
作为一位打破旧时代开启新时代风气的江西乃至全国画坛名家,早期的画作散发着传统文人画的优雅之气。比如创作于年吉安书局出版的《梁书画谱》中的花鸟、山水,带有非常鲜明的传统绣像风格,简洁、通透,成为主题。至于创作于年的这幅《吉祥图》,一盆立柱幽兰,正舒叶茂花,花盆之下三只小鸡嬉戏天真。构图中规中矩,题款也是自然天趣。
可以说解放前的梁书先生一直在不断吸收着传统书画笔墨养分,同时,参以自己受过新式美学教育感悟。这一阶段的他都处于继承、探索阶段。其中,继承部分偏很大的比例。
传承更要创新,笔墨当随时代。真正做起来,谈何容易!尤其饱经时代风云沧桑的过来人,梁书先生对于书画艺术的创新、突破的渴望,更是无时不刻在思考、揣摩,甚至是焦虑。
值得欣慰的是,通过画册,我读出了梁先生笔下流露出性格中有淡泊之心。越到中晚年,笔墨中越有朝气。我喜欢他的井冈山系列,浓墨重彩,线条沉雄,开合之间凸显革命摇篮八百里浩荡余不屈的风骨。
他的笔下时代风气很浓郁,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年创作的《罗浮山水电站》,满满的群山深处,捧出中央焦点处的罗浮山水电站与一处现代化小洋楼民居村落。让人在画外可以听松风涛声,可以看远山近峰,畅想水电站的正常运站源源不断将电力输送祖国四面八方。一幅社会主义幸福图跃然纸上。
创作于年的《夕照群山》,层峦叠嶂里,峡谷深水畔,夕阳华美,染红西天。一道残阳将白墙黛瓦绿树映照得安详宁静,体现了国泰民安的山里人家生活图。大视野的构图,显示画家广阔的胸襟。也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眷恋。
晴耕雨读,诗书传家,是中国农耕社会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梁先生自然也不例外。进而这一思想体现在年他创作的《勤耕苦读》图。画卷上,一长条书案,放一盆兰花、一函线装《三字经》,一台蜡烛台灯映射出耕读人家的勤勉。
活到老、学到老、梁书先生用自己的笔墨与勤勉,毕生践行着艺术家真正的信仰。合上画册,我不由心里无限崇敬这位被隐没在历史时光深处的艺术家,惆怅油然而生。
梁书,字凯世,号惕生,年生,江西万安人。年就读上海美专国画系,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曾为上海美专和南京中央大学国画系教授。年返乡幽居,就此隐没乡野近六十年之久。他精于山水花鸟,笔势雄健凝重,气韵生动蕴藉,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
熊亮,江西散文诗人、第十三届江西新闻奖获得者、江西省文学创作重点扶持项目获得者。
江西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