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西岐阳岐山余氏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进士余

余有丁(~)字丙仲,号同麓,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岐阳村)。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申时行榜探花,授翰林编修,草拟诏敕。隆庆初授实录纂修官,迁太子洗马兼修撰,侍太子(后为神宗)于东宫。万历元年()以右庶子领南翰林,次年为南京国子祭酒,手校二十一史,重予刊印。万历六年升吏部左侍郎,充会典副总裁。万历十年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政事,后内阁首辅张居正临死时推荐进内阁,拜少傅、晋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晚年告病辞官回乡后,于东钱湖畔一古洞外筑“五柳庄”,有房屋七楹,一楹专一藏书,神宗御书“名山洞府”赐之。其藏书处为“觉是斋”,后人称为“余相书楼”。生平校书严谨,南监本二十一史尚有其校刊之题识。卒谥“文敏”,墓在东钱湖畔隐学山东坡(今宁波市鄞州区隐学寺旁),后迁南郊冯家湾。著有《余文敏公集》十五卷。

《鄞县通志》文献志选举余有丁

民国二十四年《鄞县通志》文献志选举余有丁嘉靖四十年举人顺天中式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探花见人物表。

乾隆《鄞县志》人物余有丁乾隆《鄞县志》人物余有丁

乾隆《鄞县志》人物余有丁字丙仲,父永麟由乡荐举为学官,历浦江昆山,擢通判苏州末任卒。有丁少颖异,文辞闳丽。举嘉靖四十一年会试殿试第三人及第,与吴江申时行、太仓王锡爵联名,后皆入相,有明一代所未有也。授翰林编修,草诏敕故例受敕者先具略节为底本,且有因如其言润色之,有丁曰:此王言奈何,谀人又因以为利草制不受润笔,自有丁始。乙丑分校礼闱,得一卷古色暗淡,曰:是必归熙甫文。初有丁从其父至昆山求执经,其门不许,因欢曰失吾不收,先生老公车矣。遂荐之拆卷,果然迁洗马,侍神宗于东宫。晋谕德异疾请归,乃改官南京,便道之家买山东湖中,得古洞疏峰披道,构亭榭其间,皆以归去来词命名,神宗御书“名山洞府”赐之。起南国子祭酒令诸生以什伍相保,有过则连坐,终其任无犯令者。居二岁复移疾卧东湖,起为少詹事,历礼部左右侍郎,寻改吏部。张居正卒,加礼部尚书,入阁有丁之相,虽由居正垂没所荐,帝自以东宫之旧用焉。司礼冯保败有丁替成其狱中外快之,居正当国时中允高启愚主试首题,舜亦以命禹亦未有他意也。居正既籍产御史丁此,吕劾启愚命题寓劝进时行拟旨留启愚而出此吕于外吏部尚书杨巍力驳此,吕以暧昧中人,于是给事御史俱大哗,谓阁部皆居正余党,时行疏辨语多激,有丁密进揭调停其间,上下始相安。浙江兵命兵部张佳允以节钺往过,有丁问计诫之曰:是过急则激变,缓之则法不行,中州有徐景星者,旧领此军为将士所信,今失职,待事蓟门可挟以往,张如其言,军人果缚首事者九人以献,枭之变遂定。累加少傅,建极殿大学士,卒谥文敏。(邱志兼采许国撰神道碑)

乾隆《鄞县志》古迹五柳庄

乾隆《鄞县志》古迹五柳庄乾隆《鄞县志》古迹五柳庄

乾隆《鄞县志》坊表鸾坡侍从坊为余有丁立元魁庆萃坊为余有丁等立

乾隆《鄞县志》坊表大学士谥文敏余有丁墓

乾隆《鄞县志》大学士谥文敏余有丁墓,在县东钱湖隐学山,后迁南郊之冯家湾。(闻志)

余有丁墓的墓道有文臣、武将、立马、蹲虎、跪羊等等石像,石碑上依稀可辨“万历十三年五月初四日甲戌,皇帝遣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分守宁绍台道左参议李□(字迹不清)中,谕祭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余有丁,谥文敏”。

岐山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宗祠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叫“派分昌国,居卜岐阳”。昌国,即今之舟山;岐阳,即岐山之阳。岐阳村原是个乡,历史上曾先后隶属于慈溪和余姚,年划归鄞县,是鄞西姚江边上靠近余姚的一个边缘乡。年“撤扩并”之后并入了高桥镇。现在的岐阳村是年由原岐山村和周家浦村合并而来。

宋观文殿学士鲁国公谥忠惠,天锡自昌国(即定海)来邑,志有传。

布政通政少卿三房多住在城厢一带,内阁房则聚居陶公山镇,海房多住于镇海。

余氏宗祠在南郊里,民国二十年落成。

其裔有迁居东乡余隘者自成一族,其宗祠堂名锦乐,谱凡五卷计十册,民国十九年重修五。

两上族望表大学士谥文敏有丁一望,又郑献表此为小江桥余氏,正德辛未榜眼通政使,本嘉靖戊子举人,通判永麟(有丁父)皆其后。

《鄞县通志》舆地志氏族余《鄞县通志》舆地志氏族余

余有丁是鄞西岐山余氏十九世孙,其祖上从舟山迁来,父余永麟以举人身份出仕为官,初为浦城教谕,后又历官为浦江、昆山知县。明嘉靖六年(),余有丁生于岐阳。余有丁自幼博闻强记,日诵诗文数千言,文名遍播乡里。当他父亲任昆山知县时,余有丁随父亲北上昆山。昆山有一位大学者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人称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翰林编修余有丁还乡省亲,当年新取会试门生三十人“谓宜有文以送之”,并“以齿”推归有光为之序

归有光《震川集》卷十送余先生南还序

太史余先生,以进士第三人入翰林。今年南宫试士,先生受命司考校,所取士三十人,天下以为得人。未几,以官满一考,推封其父母,寻得予告还乡。所取士于先生之南行也,谓宜有文以送之,以齿序属于余。

夫大人君子之得位也,观其所施于天下;其未得位也,观其所以养之者而已矣。今之馆阁,其未尝当天下之任也。夫自一命之微,皆有职业。独以为辅相育材之地,于天下之事,一无所萦其思虑,使之虚静纯明,以居其德业,而博考古人之书。自圣人之经,以至于诸子百氏之说,古今治乱之故,无不尽其心,则所以为辅相者具矣。而后一旦畀之位,以当天下之任,无不宜也,此国家所以储馆阁之意也。

予至京师,见先生与吾郡王太史先生,皆以年少登高第。入则同馆,出则联辔,其气冲然,如有所不足;其貌粥然,如有所不能,汲汲乎思有以进于古人,而不自知其地望名位之崇,可以为大臣宰相之器矣。而吾余先生,于其所取士,与之处未尝不邴邴乎其喜也,引而进之,惟恐其不可及也。所取士于先生之去也,惘惘乎其如有失也,其日迟先生之来也。夫士以一日之相遇,而定其终身之分。非特主司之求士欲得其人,而士亦欲得主司之贤以为归。韩吏部称陆相之考文章也甚详,而自幸在选中。以吏部之高视一世,顾亦自附于陆公,以为其门人,可以无愧。予久困于试,而特为先生之所识拔,天下尤以此多先生,其感恩宜倍于寻常。兹不敢具述者,盖为序以送行者,诸君子之意也。

送余先生南还序送余先生南还序

《国朝献徵录》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敏同麓余公有丁墓志铭许国

许国(--年)字维桢,明代歙县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为官,官至副宰相。着有《许文穆公集》

按公门人沈少宰所撰行状,公鄞人也,鄞诸余皆祖宋太保天锡,天锡者,理宗微时旧人,有翼戴功,官至参知政事,典乡郡,卒赠太保,谥忠惠,其后散处非一,或在邑,或在郊,在郊者曰:旗山,曰马鞍山,在邑者曰:束门小江里。父汇塘公永麟,由乡举为学官,历浦江、昆山,擢判苏郡未行卒。后以公贵,累赠光禄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母王氏,赠一品夫人。

汇塘公以上莫知所自出,而其生也,襁而育之,小江里故今为小江里人,公既贵,当赠三代,喟然流涕曰:“孤不天不能明其出,顾微夫夫也,安有吾父恩讵敢忘,于是赠汇塘公所后父忄节忄节父镗皆如公官忄节夫人丁镗夫人王若李皆一品夫人,谓以此为汇塘公报两世,而吾后子孙独祖汇塘公可矣!”汇塘公二子,长有壬,先卒,次即公。

公生嘉靖丁亥,故名有丁,字丙仲。甫一岁,博记善问,父母大奇之,稍长日诵数千言,文多闳藻,试辄冠诸生,名日益起,家日益□,而广陵郝翁豪长者好奇节,雅游缙绅间,会所□□侯来守,公郡翁书抵周侯,此菰苇中有异才,可以礼致者乎?吾孙得师事之。公方丧母家居,周侯以公□。是时,翁年七十余一,见握手驩若平生,葢公居郝氏三岁,郝氏竟资公游太学,以顺天辛酉乡举,上春官与今吴门申公、娄江王公并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三公者,后先相今上。明兴以来及第者所未有也,公尝代 制草曰:是惟 王言奈何私谀人,又因以?利,于是戒门者谨谢客,而词务简重。乙丑戊辰皆分校礼闱,所登进士各三十二人而归,太仆沈少宰与焉归。太仆者,昆山人也,初,公童时从父之昆山,将执经其门不果,其后归,名大着,每上春官校士者争欲得之以?重,而公手一卷,古色黯淡,意必归君,巳而果然人服其鉴,故与沈少宰同学相友善,竟首录沈二君,皆大雅不阿,时好自是举子业为之一变,士依声慕古,以成先资本,公得二君力也。

公初持父丧归自昆山,辄行营高敞地旁,可树松槚万,列石像生,竖穹碑?,神道者人莫之信也,于是葬同岙,而自称同麓子,以志思云。

第后四岁,乃请告归,葬母毕,窀穸之事,郡中人远近来观,咸啧啧叹曰:公固非大言。

隆庆初,充实录纂修官,又充 经筵讲官。辛未升国子司业,壬申改洗马兼修撰,侍今上东宫,会上登极,改左谕德兼侍读,加俸一级,无何,私疾欲归。当事者不可,而公请益力,遂以左庶子领南词林,得便道之家。

公雅有山水癖,买山东湖中,得古洞,初扣之铿然,巳发之,谺然浮石四垂,乃疏峰披道,分流抗丘,匝树其侧,感归来之辞,名其庄曰:五柳楼,曰舒啸斋,曰觉是台,曰矫首,而总之为舒园。

有司劝驾强起,一之旧京,万历甲戌,升南国子祭酒,令诸生以什伍相保连坐,竟公去,无犯令者,而旧梓二十一史,在久漶漫,公乎雠《史》、《汉》及《齐》、《梁书》重梓之,以惠来学。居二岁,丙子复移疾归,卧东湖,日读漆园书,充然有得,手疏之?若干卷,藏于山,

戊寅,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领词林,未至升太常卿,管国子祭酒事,

己卯,升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仍充 经筵讲官。

庚辰,改左侍郎掌詹事府事,寻改吏部。明年解部事,仍掌詹事府,充会典副总裁,会三品满, 赐羊酒钞贯,荫一子国子生,无何,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壬午六月也,时江陵新故,公与蒲坂、吴门共事,凡憸人横政次第更始,常梦之帝所,手一戈逐巨珰以俘于帝,于是实赞巨珰之狱,中外快之,会浙兵大噪,陵犯制府,□不可解,则蜂屯而攫于市, 朝遣左司马张公以节钺往,过公问计,公曰:是穷兽也,且致死争旦夕之命,柰何以徒手搏之?张公遽问:“计将安出?”公曰:“闻河南人徐景星者,有机略,旧领此军,今失职待事蓟门。”张公呼至,挟而南,景星身居其间,亟谕以祸福,诸军故信景星,?缚首事者,诣军门谢,枭九人于市,浙兵乃安。

是岁九月, 皇子生,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荫一子秘书。庚辰、癸未皆典礼闱,一时海内名士搜录殆尽。居一岁,从上定寿宫,加少保改户部,他官如故。甲申以辽东出塞大捷,论赞画功,力辞,世荫,赐银币麒麟衣。先是蒲坂以忧去,吴门当国,予从公后,鉴于前之务相,矫者而江陵既败,言者尚齮龁不巳,乃引科场命题以摇上心,太宰杨公曰:“不可,是欲于口语文字间起大狱邪?”因覆奏,语侵言者,言者哗然,诋杨公?阿,吴门竞请斥罢予,私心愤激以去,就争之二三大臣亦多抗疏引去,明言者非是,独公内直? 上调剂之,奏牍满几,日应接不暇,居数日乃密疏言:言官可任,孰与诸大臣今以一言官故,而使诸大臣侧足求去,非盛世事,有如听其□□,臣愚亦有去耳,上意动,于是遣二中使赍 手谕,诣申公及予邸谕意,而太宰亦复位,诸大臣始安,公有力焉。是时公及吴门、予三人者,同心辅政,天下喁喁相望太平,无何而公病矣,公病咽,逆饮食,辄留不下,是秋在告 上所遗存问,诊视者相望于道,会滇南大捷,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进建极殿,荫一子秘书,令卧受。固辞不许,三疏乞骸骨,又不许,竟卒长安邸第,甲申十一月十七日也,享年五十八岁。 

上遣中使视丧,内出金币、疏、布、米、盐诸物赙之,有司给丧具,谕祭九加二,赠太保,谥文敏,仍荫一子秘书,为辍朝一日,以部郎护丧营葬,而公配一品夫人水氏,以壬午卒,公尝疏请预营两竁,俟他日至是合焉,葬东湖之隐学山前,创一庵守僧奉祠,给田若干顷。公素达生奉养甚备,所居一日必饬亭榭,莳花木以自娱,善饮喜宾客,客常满座,非大故不废丝竹,每对客诧东湖之胜,口津津,未尝一日置也,平生不设城府,与人多可,少怪言,辄披肺腑相示,遇事辄任,长老言:海上有金塘,大榭诸山,延袤百余里,今为瓯脱诚使人耕牧其中,可资丘饷,宽内地,公以属有司,有司虑扰民不可,公曰:本为利民而顾扰之,诸君谓不可则不可耳,其心无适莫类此。葬以乙酉十二月七日,葢公与予皆丁亥生,而公长予者四月,先后词林,辑典校士,公多予偕,今幸从密勿朝夕,而公巳矣,览状泫然悲涕,因掇其大者?铭,

铭曰:

公家太保,忠惠发祥;文敏继之,旷代相望;

奕奕文敏,草莽崛起;何自降神,丹山赤水;

嘉隆之际,龙蠖诎信;爰及今皇,为楫为霖;

寅恭者谁,吴门蒲坂;暨予小子,左右推挽;

如羹之调,如药之谐;汛扫搀抢,登于泰阶;

有呼脱巾,授计定乱;樽俎折冲,庙廊成筭;

定乱犹易,靖哗寔难;讹言繁兴,撼公如山;

词组密陈,倐回天听;散彼比周,以宁庶政;

国是焉定,佥曰惟公;同底于道,式和民衷;

保衡可希,归来何暇;存以舒啸,没而乘化;

有淼者湖,有森者丘;公体所藏,公神所游。

同麓余公有丁墓志铭同麓余公有丁墓志铭同麓余公有丁墓志铭同麓余公有丁墓志铭同麓余公有丁墓志铭同麓余公有丁墓志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