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侯景之乱揭露的真相权贵蛀国,清谈误国

温馨提示: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前言:

很多人可能对南北朝的梁国并不非常熟悉,毕竟它只存活了55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而言,它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转瞬即逝。然而,这朵浪花掀起的波澜,却有着极为耀眼的光华。

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就是:我国文化到了六朝时才有了文学的自觉。回望庞大的两汉,军事、经济实力强大,但文学成就却乏善可陈。而南梁,是六朝中文化发展最高的朝代。《宋书》作者沈约、《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诗品》作者钟嵘……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学士均出自南梁。以至于有学术研究者认为,南梁一朝的文学之盛,能与之比肩的可能就只有盛唐和北宋了。那么,为何盛极一时的南梁会快速走向灭亡?侯景真的是这个短命王朝的“刽子手”吗?

▲南梁末年版图

权贵骄奢腐败,才是南梁腐坏的根本

梁朝的建立者萧衍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梁书》),本是前朝齐的皇室成员之一。取齐而代之后,萧衍也曾励精图治,所言所行都称得上一位明君。但后期,他却废除典签制度,放纵诸王成为坐拥实权的藩镇。对皇室子孙、氏族大家也一律采取放纵的态度。即使他们犯了罪,也不会受到法律制裁,而是一番家教了事。

▲梁武帝萧衍

萧衍的弟弟萧宏,率军打仗却临阵脱逃,密谋杀害皇帝行动失败后,仍能平安无事,甚至官运亨通,先后出任了太尉、扬州刺史、侍中等朝廷要职(《南史·梁宗室传上·临川靖惠王宏》)。而且,萧宏不仅平庸无能还贪婪成性,其穷奢极欲是权贵腐败的典型代表。据史书记载:王府高屋飞甍,仿佛帝宫;侍女千人,争芳斗艳;库房百间,积钱三亿,绢帛、奇珍无数。梁武帝萧衍看见了,不仅没有责备他极尽搜刮聚财之能,还盛赞他是理财能手。豫章王萧综看不下去萧宏的所作所为,作《钱愚论》嘲讽他,梁衍知道后还站出来力挺萧宏:"天下文章题目有那么多,为什么要作这个?"(《南史·卷五十一·梁宗室上》)

▲南北朝贵族出行图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南梁后期会出现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风气浮华奢侈,而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的局面了。庞大的士族门阀和官僚机构已然成为国家蛀虫,而梁朝百姓为了供养他们,不得不承受沉重的赋役,以至于“人人厌苦,家家思乱”。所以,归根结底,统治集团的骄奢腐败,才是梁朝走向灭亡最根本的原因,侯景只不过是咬破那堤坝的第一只蚂蚁。

统治集团沉湎清谈,重文轻武让国家软弱无力

侯景是个反复无常的人。早年归于北魏将领尔朱荣麾下,后来投靠了东魏的权臣高欢。高欢去世后,侯景不服高欢的儿子高澄的管束,公然判出东魏转而向西魏示好,同时又许十三州向南梁求助(《梁书》卷三)。当时朝中很多大臣都站出来反对,但梁武帝萧衍贪图十三州,于是在宠臣朱异的怂恿下接受了侯景的投奔,并下诏以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资治通鉴》卷一六)。结果入梁一年不到,侯景又起了反心:属城居民,悉召募为军士,辄停责市估及田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将士(《资治通鉴》卷一六)。

梁太清元年八月,侯景在寿阳正式举起反旗,十月即攻至朱雀航,紧接着开始围攻建康台城,致梁武帝受困(《资治通鉴》卷一六一)。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毫无背景的叛将,竟能在短短两个月内入都城如无人之境。

▲侯景攻占的城市

当时守台城的是谁?都官尚书羊侃,从北巍投奔过来的降将。敌人来袭,诺大一个朝堂竟找不出更合适的将领,只能将全城安危寄托于他国将领,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可见,南梁的重文轻武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魏晋时期,清谈盛行。到南梁时,社会风气更是萎靡消极,人们的思想言行被清谈玄学所充斥,不务实事。谏臣郭祖深曾上书梁武帝痛陈国内现状:“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梁武帝没听他的,只是给他升官敷衍了事(《南史·郭祖深传》)。“人士竞谈玄理,不习武事”(《南史》卷七十六),是南梁在军事上无可用之才的根本原因。

▲南北朝贵族清谈图

更何况当时士兵地位低下,劳役繁重,整个南梁军心涣散,战斗力低下。“发召士兵,皆须锁械,不尔便即逃散”(《魏书·岛夷萧衍传》),其实,朝廷与军民离心离德,早在侯景来降就已显露端倪。当时为了迎接侯景,梁武帝派出了五万人的主力部队,前往寒山与东魏对战。然而这支“嫡系”军队,有很大一部分士兵都是来自于牢狱之中的服刑之人,其他也大多是农民,整支军队纪律崩坏。而且主帅萧渊明也没有军事才能,军队频频骚扰抢掠周边百姓,他都管束不了,最后只能简单粗暴地给临时征召的囚徒带上枷锁,防止他们逃跑或作乱。这样的一支纪律不严、战斗力低下的军队,对上东魏的正规军,自然是一触即溃。试问,一支看不到希望,与朝廷离心离德的军队,如何能打胜仗?

王恢曾感叹“战国时以一国之力,足以抗匈奴,而秦汉广有天下,竟不能胜。”,这句话对南梁也同样适用。沉湎玄学消极待敌,战而无将,征而无兵,难怪乎侯景叛军一路势如破竹。

大肆兴建寺刹,劳民伤财,让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梁覆灭三百多年后,梁武帝在位时的“政绩”仍被万千文人墨客反复提及。如果说梁武帝是古往今来最痴迷佛教的一位帝王,恐怕无人反对吧?中兴二年,萧衍选择在四月初八即佛祖释迦牟尼生日这天登基,正式奔上为佛教痴狂之路(《梁书》卷2《武帝纪中》)。

▲南梁寺庙画作

公元年,萧衍撰写《舍道事佛文》发誓信奉佛教,并要求王公贵族乃至平民百姓都信奉佛教。为了方便祭拜佛祖,还令宫城通门直对寺门,早晚频繁入寺(见《六朝事迹编类》)。此外,萧衍更是利用手中权力,大兴土木,广建寺庙,甚至不惜动用国库,以追思双亲、怀念旧居、祭奠高僧等各种名目建造了一大批宏伟壮丽的佛寺,并于寺内设置金、银、铜、石等各式佛像。据统计,梁武帝在位期间,仅都城建康就已有佛寺五百多所,整个梁国佛寺已多达二千八百四十六座,僧尼八十二万余人。

▲南北朝佛像

皇帝信佛,本无可厚非。但萧衍作为一代帝王,竟全然不顾社稷安危,不顾大权旁落,不顾群臣反对,不顾朝野哗然,先后四次舍身为寺奴,充当僧役,使得群臣不得不从国库中取大量钱财将其赎回(见《南史》)。

公元年,梁武帝舍身三天,为寺庙住持;公元年,舍身十六天,群臣凑一亿钱将其赎回;公元年,舍身四十七天,群臣们又凑齐两亿钱为其赎身;公元年,萧衍不厌其烦的再次在同泰寺舍身出家,做了三十七天寺奴,群臣们又出一亿钱赎回(见《梁书》)

为梁武帝后三次赎身的花费钱共约四亿,这些钱财均来自治下的黎民百姓。天下百姓本就生活贫苦,梁武帝的行为无异于雪上加霜。后世有人嘲讽梁武帝,说他尽管佞佛,定国号“普通”,最终但却落得个饿死台城的悲惨结局,连个普通人都不如。梁朝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见《梁书》),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萧衍内心有多少悔意。不过,一切都太迟了。侯景攻陷台城后,城中权贵几乎都被屠戮殆尽,虽4年后被拨乱反正,但南梁终是因此元气大伤,再无力与北魏对抗。盛极一时的南梁,最终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北朝战乱图

总结: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的没落乃至消亡,从来不是一人之因。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有一只蚂蚁率先啃穿堤坝,证明这个堤坝早已身处危局,摇摇欲坠。梁武帝晚年耽溺于精神世界,任由权贵蛀国,放弃人才培养,任由政权军权旁落的行为,是南梁覆灭的主要原因。即便没有侯景乱梁,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也会有其他势力给这个腐败的朝堂予毁灭性打击,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参考内容来源:

《梁书》

《南史》

《资治通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