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资深童书编辑李党在“孩子的需求”第七届童书编辑年会上曾说:“我觉得到现在自己好像在过第三个童年,第一个童年是我自己的,第二是养孩子的过程,第三个是现在在做的童书,什么时候会结束呢?我也不知道。”
听到此话,我们很多家长也会在心底共鸣一下:没错,我正在陪孩子度过第二个童年,或者说,我正在等着二宝出生,非常期待陪孩子过第三个童年。
回想我自己的童年,八十年代中期,整个童年时代都是在疯玩疯野,珍贵的两年幼儿园时光也是在唱歌、跳舞和游戏中度过的,很少能接触到书,尤其是那些颜色柔和,形象可爱,充满奇思妙想的童书。现在,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在林林种种童书的陪伴下度过的。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书:让人觉得美好,觉得心头柔软的婴儿书;洋溢着温情、友爱而又不失天马行空的图画绘本书;逐步追求幻想冒险的小小少年阅读的文字书;更有架起孩子从绘本阅读转向文字阅读的过渡读本——桥梁书。
正如绘本阅读已经引领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过渡读本——桥梁书也在悄悄地引起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桥梁书为何得到重视?
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图书类型,好的桥梁书不仅能帮助孩子从读图过渡到纯文字阅读,更是6—9岁孩子日常非常重要的阅读材料。
初阶的桥梁书往往篇幅不大,几十页左右,配有风趣幽默,关爱成长的插图,图画和文字的比例几乎是1:1,阅读难度比绘本稍高一点,非常适合于刚刚识字的孩子。中高阶的桥梁书,篇幅百页左右,绘有几张插图,更像是短篇或中篇小说,是二三年级孩子能接受的阅读量。
2、桥梁书怎样架起阅读的桥梁
如何吸引孩子愿意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循序进阶到阅读情节较多的小说,这些都是“桥梁书”设计的初衷。既然有“桥梁书”来衔接不同水平的阅读者,那么阅读就有分级。分级阅读主要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能力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读物,之所以分级就是为了更好的衔接。
《青蛙和蟾蜍》系列就是一套非常适合刚刚识字的学龄儿童阅读的桥梁书,它讲述了青蛙和蟾蜍两个好朋友之间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书本绘大插图,文字优美流畅而又浅显易懂,故事叙述的童真可爱而又不失幽默,美好的情感,曼妙的文字,让孩子在阅读中始终沉浸在一种温馨的情绪中,会心图文所传达的内容之美。
没有严肃的说教,没有沉重的批判思考,只有满满的至真至情,触动了孩子内心深处原始而纯真的善良与感动。故事真挚趣味又不失文学性,是初级阅读图书中的重要佳作,也是孩子在阅读挑战中高阶桥梁书之前的良好暖身之作。
童书作者童嘉会带领着孩子们领略《我家有个花果菜园》、《我家有个游乐园》、《我家有个乌龟园》,在童嘉家的庭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各种新鲜的植物和动物,充满了孩子们之间的各种乐趣。通过童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活泼可爱的笔墨,会让孩子们对身边的大自然无比向往。适当的文字和篇幅非常适合中级小读者的口味。
二三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奇妙的情节,富有创意的插图,这不仅能提升孩子进行文字阅读的兴趣,也能增加孩子快乐的阅读体验。这些体验在《找不到小学》和《找不到山上》中更是神奇。
“找不到小学”在终年云雾缭绕的“找不到山上”,外人很难找到,这里风景旖旎迷人,每条路上都有意想不到的别致风景;“找不到山上”的事情很神奇:藏有秘密的玻璃瓶、冷冻雨做成的冰晶眼睛、充满幸福味道的七彩糖果树……这样奇妙的想象,让“找不到小学”成为了孩子们最向往的学校。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孩子的阅读水平也是分层级的,做好各级之间的衔接和纽带,方使孩子变成一个爱阅读的孩子,这对他以后的人生成长至关重要。
3、千万不要把桥梁书变成“教科书”
桥梁书要实现的是真正的桥梁作用,因此,家长需要谨记一个原则,那就是千万不要把桥梁书仅仅当成孩子识字的工具。任何时候,孩子对于阅读材料的兴趣和能从阅读中得到的快乐,才是我们应该最重视的。而把识字、能否独立阅读纯文字书籍当成主要诉求的做法,会让任何好书都会变成“教科书”。
适合掌握一定识字量的中阶xiaoduzhe从绘本阅读、桥梁书阅读、文字阅读,既契合了孩子身心发展,也符合了孩子认知规律,既能让孩子摆脱从绘本阅读直接跳到纯文字阅读,由于文字量大,出现的畏难情绪,又能愉悦孩子的阅读体验,从而引导6—9岁的孩子正确地走向阅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