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诗人何逊,写出大量清美自然的诗歌,惊

南朝梁代诗人何逊在仕途上一直遭遇不顺,究其原因,其中既有门第的限制,也有生不逢时的无奈与性格所限。然而,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何逊远离上层政治中心,摆脱当时文坛绮靡浮艳的诗风,写出大量清美自然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情感内涵、声韵格律、诗歌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何逊五言诗创作多集中在梁天监年间,多次离家赴任的经历让他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总体可以分为赠答诗、行旅诗、咏物诗、拟代诗、别情诗。

何逊五言诗对后世影响深远,何逊其人其诗常作为事典和语典出现在后人诗句中,历代诗评家对何逊其人其诗也多给予正面评价,可以看出后代诗人对他的认可与推崇。

一、何逊的前半生

中,诗歌题材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首先,何逊将每个人生阶段的复杂心境都熔铸在他的一首首五言诗中,其中既有年少时期渴望投身政治的热情与抱负,也有晚年时期壮志难酬哀叹白发生的无奈。

诸王藩邸之间辗转流离的经历让他得以寄情于山水,与朋友暂聚而又久别的伤感也让何逊的五言诗呈现出多种细腻复杂的情感。其次,何逊一生辗转多地为官,与范云、刘孝绰、刘绮等人都有交往。

一方面,何逊与这些诗人交往最直接的证据就是18首联句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联句篇章,以何逊数量最多,联句作为何逊五言诗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能够反映何逊与友人交往的生平经历。

另一方面,“忘年交”范云对何逊的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何逊的五言诗创作,二人不仅共同创作过联句诗,还留下了许多一来一往的赠答诗,让后世读者看到一个谦谦学者与晚辈后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何逊出身于一个典型的官僚世家,他的祖先随晋室南迁,世代居住于侨置的郯县,其曾祖父何承天是南朝宋著名的天文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祖父何翼曾官至员外郎,父亲何询曾官至齐太尉中兵参军。

他们的生平事迹现已无详细资料可考,可以确定的是何家世代居官,但在讲究门阀世族的南朝,算不上名门望族。

然而,何氏家族以儒雅传家的文学风气影响了何逊一生的思想及诗文创作,为官之后的何逊在仕途政治上一直遭遇不顺,但也正是仕宦不达的人生经历让何逊远离上层政治中心,诗歌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纵观何逊的一生,他大约在齐武帝永明四年被本州举为秀才,当时的他大约20岁,受到当时文坛名流范云、沈约的赏识。年少成名的何逊并没有在仕途政治上大显身手。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闲居于山林,可也正是仕宦不达的人生经历让他远离上层政治中心,使他的五言诗摆脱绮靡浮艳的宫体之风,呈现出清丽自然的风格。

何逊在齐末的五言诗创作可以说是何逊的早年作品,这个时期的何逊大部分时间都在闲居,诗歌多是与友人的往来酬答之作,也有许多临行话别之作。

除此之外,何逊的五言诗创作主要集中在入仕之后,《梁书·何逊传》载何逊:“天监中,起家奉朝请。”“奉朝请”是何逊仕梁的开始,自此之后,何逊一直在诸王藩邸间周转徘徊,多次离京赴任让何逊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中。

何逊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诗歌内容涉及赠答、咏物、拟代、行旅、别情等。何逊一生仕途坎坷不顺,究其原因,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其中既有门第的限制,也有生不逢时的无奈以及个人性格的影响。

二、何逊五言诗的艺术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永明声病说的提出也推动了诗歌从古体迈向近体,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何逊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他的五言诗创作也深受永明体的影响。

一方面,何逊的五言诗在艺术技巧上重视音律和谐,注意锤炼字句,追求对偶工整,讲究用典,已经逐渐接近唐代近体诗的体制,有的诗篇己俨然唐律唐绝,宋人洪迈“亦其声调酷类”,误将何逊的《为人妾怨》二首、《送司马长沙》等十二首诗收入《万首唐人绝句》之中,“遂成后世笑端”,足以印证何逊的很多五言诗在审音炼字、对仗方面与唐律无甚差别。

另一方面,何逊擅长选取合适的意象来营造诗境,诗歌具有动态美,他的诗歌既保持了特有的清质,也呈现出激昂慷慨的一面。对何逊五言诗的艺术表现进行整体研究。

不仅对于深入了解五言诗在何逊时代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肯定何逊五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尤其是在近体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

何逊五言诗创作多集中于齐永明至梁天监年间,这个时期正是汉语语音系统演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文学高度自觉的时代,“四声”的提出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节点。齐梁诗人在“四声”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永明声律论,成为近体诗律的源头。

文人们反复进行创作实践,并基本确定了诗歌的声律模式,五言四句和五言八句的形式逐渐获得确认,这也是诗歌格律化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为五言诗的律化和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何逊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对永明体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他的五言诗创作既体现出对永明诗人的继承,又体现出自身的特点。

除此之外,字词句篇艺术方面也有很独特的表现。南朝时期的文人五言诗处在中国古典诗歌由古体向近体发展的过渡阶段,在篇章句法方面,这一时期的文人五言诗既有对古体诗句法的继承,也有自身的开拓创新。

何逊五言诗十分讲究字词的锤炼和句式的灵活搭配。一方面,何逊五言诗善于炼字炼词,其中形容词、动词、数量词等实词经过诗人的锤炼,在诗歌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形容词和动词是诗歌创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类型,何逊五言诗几乎全都涉及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不同于其他诗人的简单使用,何逊另辟蹊径,喜好改变词性,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

叠字和双声叠韵的使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与节奏感,又达到了烘托意境、更好表情达意的效果。另一方面,何逊十分注意“二二一句式”和“二一二句式”中的“一”处的用字技巧。

对各种句式的灵活使用,使何逊五言诗在节奏上明快生动,布局上错落有致。何逊在篇幅较长的诗歌中还善于将写景、叙述、抒情相融合,使诗歌情感表达层层递进,具有逻辑性。

对何逊五言诗的字词句篇艺术进行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何逊五言诗的艺术价值,深入挖掘何逊在五言诗创作中驾驭诗歌语言的能力。何逊的修辞艺术也值得一提!

何逊所处的齐梁时期是古诗向唐诗转变的先驱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五言诗除了继承古体诗喜用典故的手法之外,还擅长运用对偶。何逊的五言诗也不例外,对偶句的运用在何逊诗歌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要素。

何逊五言诗中对偶的运用已经趋于熟练,不少诗句已经形成对仗,关于何逊诗歌的对偶,上文五言八句篇制部分我们已经有所涉及,这里主要论述何逊对偶句的类型。

何逊在五言诗中还常常用事典或者化用前人诗文形成语典,于简短文字中表达极为丰富的涵义,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简练、含蓄。

何逊在五言诗创作中擅长对山川景物的描绘,喜用一些自然冲淡的意象,诗中出现频次较多的意象有“星”“月”“黄昏”“落日”“雨”等,其中“月”这一意象用的最多。

何逊赋予这些景物以主观感情,由此构成或朦胧或婉约的诗境:善于选取恰当的景物并借助大自然的光线来营造诗歌意境,还善于捕捉大自然的声音,合理选用动物意象,静态描摹与动态空间互为融合,营造出一种或幽远、或朦胧、或疏朗、或哀伤的诗歌意境,诗歌具有动态美。

三、诗歌对后人的影响

杜甫十分推崇何逊,他曾在《解闷》组诗之七中说:“颇学阴何苦用心。”诗歌化用了很多何逊的五言诗句。唐代以后一直到清代,历代许多诗人及诗评家对何逊的诗歌都有较高的评价,这些评论广泛涉及何逊诗歌的艺术特征、风格意境、诗史地位等各方面,而且这些评论大都正面肯定。

清代乔亿言:“萧梁一代,新城公谓江淹、何逊足为两雄。以余观之,文通格调尚古,仲言音韵似律,未宜并论也。”总之,历代诗评家对何逊其人其诗多给予众多正面评价,充分肯定了何逊在当朝乃至后世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何逊其人其诗影响了后代很多诗人的诗歌创作,在中国诗歌由古体诗向近体诗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何逊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算不得大家,但从唐宋以后,他的诗歌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大诗人都对他十分推崇,何逊其人其诗常作为事典和语典出现在后人诗句中。

四、总结

齐梁时期,绮靡浮艳的宫体诗风盛行,何逊五言诗在当时并未受到过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