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佛教盛况皇帝四次出家为僧,大臣无奈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1222/4747365.html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崇尚人世间的心灵之美,主张历经今生的磨难,成就死后的超脱。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今后历代有个奇特的现象:天下越是混乱,佛教越是兴盛。每逢长久的割据势力对峙,就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时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这一现象最好的证明。

究其根源,战乱年间百姓流离失所,他们需要一个活下去的信念支撑。现实中他们得不到希望的幸福,就开始追求佛教宣扬的“极乐世界”,那是他们心中美好的梦。可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不该在列的——皇帝,多少人梦寐以求,为之而不择手段的权力象征。

可梁武帝萧衍却是个例外,他不仅是皇帝,还是梁朝开国皇帝。这么一个年轻有为、胆略俱佳,又在地位方面登峰造极的有为之君,怎么看都是人生赢家。可后来萧衍却四次出家为僧,大臣们每次都花费巨资“赎”他出来做皇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起萧衍年轻时就是出了名的青年才俊,身为“汉初三杰”萧何的后人,博学多识、文采斐然的他名气很大。优异的出身,不俗的才能使萧衍在当时的南朝齐国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了文官中的杰出青年。

当时和南朝齐国对峙的是北朝的北魏政权,在冷兵器时代,南方政权战力普遍不如北方政权。上帝是自私的,赋予了温暖的环境和大量的鱼米,就要残酷的剥夺走人们的勇气与毅力。

北魏在多次冲突中居于有利地位,直到萧衍的出现。面对强悍的北魏军马,萧衍偷偷派人在山上插满齐军旗帜。等到天亮后,亲自领头,突击魏军阵营。魏军以为齐军援军赶到,阵形大乱,萧衍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沙场的艺术。

允文允武的萧衍成为了江河日下的齐国守护神,权势、声望一时无两。权力就是滋生欲望最好的辅料,萧衍取缔了年幼的齐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梁。

继位之初,梁武帝可以说是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亲自带头节俭,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是普通的稀粥和蔬菜。选拔大量杰出士子,整肃吏治。自己夜以继日处理公文,乐此不彼。

可两件事彻底毁掉了励精图治的梁武帝,使他向往起了青灯古佛、绕梁梵音。梁武帝虽然有历代开国皇帝猜忌功臣的通病,但对自己的亲人却是十分看重。他的弟弟萧宏仗着权势,无恶不作,萧衍压下了所有的罪状。不论他做什么事,萧衍都全部压下,不予追究。可最后萧宏竟然和萧衍的大女儿私通,派人刺杀萧衍。可就是这样他也没有追究,女儿愧疚自杀,弟弟抑郁而终,萧衍的心被划上了深深的残痕。

之后小儿子萧综的事彻底使梁武帝心灰意冷,萧综的母亲是梁武帝立梁代齐时迎娶的。她失宠后怀恨梁武帝,告诉了萧综自己嫁给萧衍七个月生下萧综的事实。萧综自此以前朝海昏侯的儿子身份自居,梁武帝不予追究,派人送去他小时候的衣服。可萧综没有回心转意,梁武帝受到了刺激,从此一蹶不振。

梁武帝对于自己夺来的皇位,感到深深的厌恶。盛行的佛寺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身为皇帝的他出家为僧,三天后大赦天下。

之后萧衍更是三次出家,每次大臣都要花费上亿铜币给寺庙,“赎回”梁武帝回朝理政。萧衍对于佛教的信奉是发自内心的,晚年的他专心钻研佛经,后世僧人必须吃素就是他研究佛经的发现。

身为一位孤老的老人,萧衍的做法没有任何错误,但作为梁武帝,他的作为是自取灭亡。开始信佛的萧衍,大量建造寺庙,厚待僧人。可无数祈祷的百姓,却民不聊生,食不果腹。他钻研佛经,心无旁骛,权臣开始争权夺势,拉帮结党。

早年的少年英才萧衍,中年的清廉之君梁武帝都已不再,晚年的他只是一个梵音痴人。梁朝兴盛的佛寺只能粉饰太平,寺庙固然是净土,可除了寺庙梁国再无宁静之地。

离散的民心,是组成不了一个强盛的王朝的。很快北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可这个他国叛将竟然组织了十万大军。梁国的民众对他彻底绝望了,梁武帝的荒政得到了报应,侯景成功了。

萧衍的一生无疑是精彩的,他的晚年也是悲哀的。青灯古佛救不了荒废国政的君主,那些穷困潦倒的居民就是毁灭梁国的力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的兴盛源于百姓的困苦,可百姓真正需要的不是永恒的精神寄托,他们需要真正的生活。

参考资料:

《梁书》

《资治通鉴.梁纪》

《中国通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