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虔诚狂热佛教,又贪恋权位和尊荣梁武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梁代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东晋南朝的二百七十年期间,统治时间最长,比较有作为,也是最富特色的一个统治者。

梁武帝多才多艺,文武双全,据史书《梁书.武帝纪下》中记载:“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可见梁武帝的学术和文才在东晋南朝众多帝王中比较突出。

梁武帝善于用兵,在军事上的才能,也决不输刘裕、萧道成、陈霸先三人。

梁武帝在政治上,比较开明能够很好的处理地主阶级内部各阶层的人物关系,重视从士族的中下层选拔人才。注重吏治,强调“官以人而清”。

因此也推动了梁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获得较高的发展。

不过,梁武帝又是一个虔诚狂热的佛教信徒。他一面高踞皇帝宝座,贪恋世间权位和尊荣。一面又执著追求世间的解脱和幸福。迷信佛教也是梁武帝统治时期最大的弊政。 

东晋南朝时代,宗教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道教信徒改宗佛教。 

梁武帝《会(述)三教诗》云: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晚年开释卷,犹日映众星…”他把自己的信仰分为三个时期,说晚年才改信佛教,完全是修辞的需要,文学的夸张。

萧衍一家世代信奉天师道,他由天师道徒改宗佛教,他即位的第三年正式宣布舍道归佛,鼓动和要求王公贵戚,甚至平民百姓都信仰佛教。

梁武帝迷信佛教达到疯狂至极的地步:

一、舍身。

舍身是什么意思呢?

是舍资财,将个人所有的身资服用舍给寺院。是舍自身,自愿入寺为僧众执役。

梁武帝迷信佛教,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戏剧性地舍身给同泰寺当奴隶,再由国家和公卿施舍大量财物把他赎回来。

梁武帝第一次舍身是大通元年,第二次是中大通元年,第三次是太清元年。

这三次舍身,梁武帝在佛寺停留的时间为:第一次是四天,第二次是十六天,第三次是三十七天。群臣纷纷奏表上书,称萧衍为“皇帝菩萨”,并且由公卿以下以钱一亿万奉赎。

梁武帝的舍身表演的目的是什么呢?

表示自己对信佛的极端虔诚,也想表现自己并不留恋皇帝宝座。

亲自带头兴起信奉佛教的热潮,扩大佛教的声势,抬高佛教的地位。

通过群臣用数亿万钱赎他这个“皇帝菩萨”回宫,可以充实寺院经济,借机把国库的支出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变相的榨取老百姓的血汗。

可以检验王子、亲信、群臣百官对自己的忠诚程度,并进一步树立和加强自己的权威。

梁武帝这种等同儿戏的宗教迷信活动,只能在历史上留下笑柄。

二、“制断酒肉”

梁武帝十分重视戒律,他曾亲赴无碍殿受佛戒,法名冠达。他为严格戒律还拟自任白衣僧正,后因僧人劝阻而止。由于萧衍的提倡,改变了我国汉代以来僧徒食三净肉的习惯,对后来的佛教徒生活影响很大。

三、建寺造像,举办斋会,讲经说法

梁武帝大事营造寺院佛像,亲自敕建同泰、大爱敬、大智度、法王等寺院。他还强买江南世族王骞在锺山的田产八十余顷,施赠给大爱敬寺。

梁武帝又大造金、银、铜、石佛像。他下令铸造同泰寺的十方金铜像,十方银像,光宅寺的丈八弥陀铜像,爱敬寺的丈八旃檀像、铜像,立像高十丈,坐像高五丈的剡溪石像,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

明知国家并不安宁,梁武帝却执迷做斋做法会,比如:水陆大斋,盂兰盆斋、“四部”物遮大会、无碍法善会,动员数万人参加。

梁武帝又多次在同泰寺高升法座,为僧俗讲说《大般若涅槃经》、《金字三慧经》等,以皇帝的身份宣扬佛教的思想。

在那些庄严的佛教光彩中,隐藏着梁武帝为了求取功德,造福来生的贪婪和狂热。在频繁的佛事活动中,大量的财富被挥霍,忍受着繁重劳动、剥削、榨取的老百姓却苦不堪言。

梁武帝死后,也标志着梁朝的灭亡。虽然,梁朝亡国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梁武王疯狂迷信佛教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