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文学著称的帝王,在位期间于政治、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均有所建树。萧衍在永明时期即为“竟陵八友”之一,即位之后更以帝王之尊大兴文教,奖励文学,促进了梁代文学的繁荣。同时,他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菩萨”,在位期间积极崇佛,因而,萧衍一人兼有文士、皇帝、佛教徒等多重身份。
按照《梁书》、《南史》中的记述,宋孝武大明八年(公元年),萧衍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二字叔达,小字练儿,兄弟中排行第三。其父萧顺之是南齐开国君主萧道成的弟,封临湘县侯。萧衍具有一定的经学、文学修养,曾入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为幕,得以与西邸众文士交游,参加各项文学活动,和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防、陆倕并称为南北朝文学史上著名的“竟陵八友”。齐末南朝政局混乱,萧衍乘乱而起,后于齐和帝中兴二年(公元年)四月代齐即位,成为梁代的开国君主,也就是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这期间南朝政局基本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直至他错纳北朝降将侯景,酿成太清二年(公元年)的侯景之乱,南朝社会陷入一片混乱,生灵涂炭。而萧衍本人亦被侯景软禁,忧愤而终。
萧衍在即位之初就为父亲萧顺之建造大爱敬寺,为母亲建造大智度寺,也为其亡兄萧戴修缮齐隆寺,并更名宣武寺。萧衍在位期间,除了新建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外,今日可考的还有法王寺、光宅寺、开善寺、天禧寺、同泰寺等四十余所。萧衍时常于法王寺、光宅寺、同泰寺等寺院组织或参与各种法会、解讲,他晚年的数次舍身也都是在同泰寺进行。萧衍今存作品中有《游钟山大爱敬寺》,萧统有《和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开善寺法会》,萧纲有《往虎窟山寺》、《望同泰寺浮图》、《旦出兴业寺讲诗》、《辦光宅寺诗应令》,对当时的佛寺与佛教活动都有所记叙。
萧衍全力鼓励臣下奉佛,并热衷于组织臣下进行佛学讨论,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监年间针对范缜《神灭论》展开的讨论,相关文本见于《弘明集》与《广弘明集》。萧衍以护法为己任,组织臣下驳斥范缜《神灭论》,共有萧琛、曹思文、徐勉等六十余名朝贵参与,规模之大,是思想史及佛教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萧衍在天监十八年受菩萨戒之后,成为“皇帝菩萨”,之后便以此身份在佛教界展开断酒肉的改革,《广弘明集》记载有萧衍《断酒肉文》,记述了萧衍对于断酒肉的讨论及之后的断酒肉法会情形。与断酒肉的改革相应,萧衍以身作则,蔬食并且断绝房室,不再近女色。虽然在萧衍之前,崇信释教的帝王亦不乏其人,但接受“菩萨戒”并被称为“皇帝菩萨”却是“前无古人”,也几乎是“后无来者”。但这还不是萧衍在宗教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事迹,相比较受菩萨戒而言,他“禁断酒肉”的举措尤其影响深远。
通过“菩萨戒”这一宗教仪式,萧衍成为了后世所熟知的“皇帝菩萨”。“菩萨戒”还可以说是个人的受戒行为,“断酒肉”则是针对所有僧侣乃至信徒,即使不是作为君主也是作为某种权威干涉宗教事务,禁僧侣饮酒食肉。“菩萨戒”与“断酒肉”两件事情都与戒律有关,尤其是“断酒肉”已经深入到僧团内部戒律问题。《断酒肉文》以《涅盘经》、《楞伽经》等佛学经典为依据,陈述断肉之义,在僧团内部强力推行“断酒肉”,并且萧衍本身也做出表率,不但自己断了酒肉,甚至改革了儒家最为重视的祭祀仪礼,宗庙都不再“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