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官方承认的史书,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权威,尽管《二十四史》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描述。
但它所记载的年代为黄帝时代至明崇祯年间,而非封建时代的最后一段,即清朝。这里面,不仅是关于建国以后对于清朝的态度,更是对历史编纂的严谨。
这里就不多说了,本文着重论述了《二十四史》及其《史籍》在中国封建制度下的重要地位和对《二十四史》的看法。
一、从私人修史到正式修史
自古以来,修史从来都不是官方的事情。由于历史文献的编纂是一种文艺创作,既要受客观实际情况的制约,又要受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制约。
至于是正式修史,还是私下修史,这是史学界的一大争议。要知道,这二十四部史书,可是有一大半都是由个人撰写的。至于其他的,则是正式的编年史,在正式的历史上,民间的历史和官方的历史是不相上下的。
先有史家的绝作,后有《史记》,后有四部名著,都是私家所编。因此,很难判断私史的适用性。但对统治者而言,个人修史明显不适宜,与其统治需要不符。
首先,私修史书极易携带私物,若对某一时期、某一人不满意,则极易产生错误判断,对其描写也会产生偏差。像司马迁这样公平对待的人,少之又少。
古往今来,民间的历史上,记载了上百万册,但真正被公认的,也不过十二部而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历史上的人都是公正的。
其次,私人修史会对统治阶层构成威胁,历代统治者都希望史书中有正面的记录。他当然不想被载入史册。而正式编撰史册,可以更好的掌握史书上的记载。
二、建立官方修史
实际上,根据《二十四史》的组成,可以看出,自隋唐以来,并无私家修史。这主要是因为隋唐时期的统治者们意识到了私人修史的危险,特别是他们对统治团体的诋毁。
所以自唐朝起,官府就设立了史馆,进行历史的专门编纂。如隋代《隋史》、《南史》、《北史》等,均是唐代史官编撰而成。为什么唐代会重新梳理隋代和南北朝的历史。
因为在这个时代,《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都有记载。唐代之所以要大费周章的重新整理,有两个原因。
第一点,就是民间编撰史书的疏漏,有些地方还需要修正。所以,《南史》和《北史》都是独立的。而且,李唐王朝起源于南北朝,很多人都在记录自己的家族历史。
修改这些内容,可以间接地提升李唐王朝的统治地位。而且,还可以对一些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保持皇室的尊严。
三、官方修史之严谨
与私修史书相比,不管统治者的初衷是什么,正式修史的严谨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首先,个人修史的时候,缺乏足够的信息,而《史记》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司马迁是汉朝的使节。
而且,他们都是史家,拥有大量的史书,这是他们编撰史书的先决条件。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司马迁那样的经历和家庭背景。
所以,官方修史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官方拥有最精确的历史信息,也可以聚集天下英雄,一起修史。唐代的《隋书》是魏征等人所著;而《新唐书》,是宋代的欧阳修等人所著。
对于这场正统之战,无论是官方还是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乱世,比如魏晋南北朝,两宋时期,关于谁才是真正的统治者,一直存在着争议。而官方的结论,无疑是最好的,既能降低矛盾,又能确保统治的合法性。
事实上,不管是民间的历史,还是官方的历史,都有自己的长处,都要因人而异。《二十四史》,是清朝建立的正统史籍,实际上是在它成为中原以后,所做的一项工作。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中原的地位,一直都是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所以,清朝的统治者们,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获得汉族的认同。一是确认历史的正统,二是承认和学习孔家的思想。
参考文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