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智慧止学君子多做少说话,世间已然

君子多做少说话,

当道都是演说家,

世间已然无学问,

成功全靠空大假。

读懂《止学》的“讷言”,祸从口出,其实我想说的是当今时代不说话的重要性

说话要注意,祸从口出,这是不可避免需要预防的。我曾经觉得这个事情很容易,就是不说话。但是真正在人生中,不说话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在个中做好平衡和思量。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我是很赞成这种说法的。但是这种说法发现是有缺陷的。因为人类的一个进步就是信息的交流,而动物更注重的是实际行动。这样看来,动物比人类更君子。实际上是否如此呢?

因此了解言行这两者,还是要从动机上去思考。

言行一致才是最重要的。

关联词语赏析:

1)“讷言”一共在《止学》中出现1次。“讷言”词语解释:意为说话谨慎,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韬晦”“韬晦”有解释:借指才能行迹隐藏不露等。语出《梁书·张充传》:“顷日路长,愁霖韬晦,凉暑未平,想无亏摄。”。

★低智商★

看到现代的书上有说,整个西方都走向了低智商社会,这是什么原因。大概和说话的人多,特别是说假大空话的人很多,而做实事的人很少。如果只是举着大旗,不管能否落地,这样就是西方现在的一个特点。也就是已经不再讲究是非的言论自由,唯一的束缚就是政治正确。其实这也是一种学术霸权的体现,也会很大的侵害整个文明的生命力。任何文明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实际工作去支撑。人还是要在行动中才能真正掌握一个事情的真正规律,缺少行动,只是口号,这样就缺乏了回馈,容易走偏。

探寻“讷言”,我们看看古籍怎么说。

1)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来源于:《止学》。全文如下:王者不辨,辨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我的解读如下:靠智力取胜就要少说话,少说人家就不知道你的底牌,别人就会迷惑。

★韬光养晦★

而古人的讷于言,其实更强调的是韬光养晦,或者是要带有一定的定气,切勿过早的暴露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这种概念和政策绝对是正确,而且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战术层面,这个是很重要的。古人也强调的是,动静之道,就是不在必要的时候,不能暴露自己的目标。

在西方其实还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任何的事情都敲锣打鼓,这和中国宋代的情况一致。西夏甚至比西军还要早知道什么时候攻伐西夏。

在中国长期都出现,士大夫管想,大众管做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下,发现很多的东西都是理想主义。根本下不了地,然后就成就了心学。

我们经常是在较真,我们为什么不能说自己想说的?因为连聪明人都不能说了,我们这种傻瓜,不就是说多错多吗?被人抓住了小辫子,那可就可以被某些有心人弄成了罪证。

当大家都不说话,不说真话的时候,其实这个世界的话都是假大空的。信息是扭曲的,扭曲的信息是非常的可怕的。古代有话是:蒙蔽天聪。这是用于描述奸臣的,其实我们都不说真话的时候,我们都变成了为虎作伥。

文字狱,不知道是否和西方的政治正确有着一脉相承?孰优孰劣?

张口乱语:假如我们对说话没有信心的时候,还是做点好事。这样才能集聚正气,做一个好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文字也引用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为自己而写作,为生命而喝彩。作者“寂寞寒窗空守”云:

∞∞∞寂寞∞∞∞

∞∞寒窗空守∞∞

∞蹊径另辟筹谋∞

风雨飘摇万般思愁

∞砥砺前行艰辛∞

∞∞挥动拳头∞∞

∞∞∞朋友∞∞∞

№日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