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白袍小将,一般我们的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赵子龙或者薛仁贵,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白袍将,这个白袍将有点特别,不像赵云、薛仁贵那样武力超群,可于万军之中取敌上将首级,史书记载他“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梁书》和《南史》中却被记载的像军神一样。此人一生百战,从未在优势兵力下打过仗,以一对十对他来说都算是占了便宜,更多情况是以一敌数十、上百,但结果皆无二致,全都是大胜。这个人就是南梁著名大将——陈庆之。
陈庆之(年―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梁武帝的信任。萧衍受禅登基后,建立南朝梁政权,是为梁武帝。年仅十八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期间散尽钱财,招集士人,常想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后来又拜为奉朝请。年轻时期的陈庆之并不出众,也没有参与过军事。直到南梁普通六年(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任命已经41岁的陈庆之为武威将军,率军前去接应。从此,开始了他15年的军旅生涯。
大通元年(年),南梁趁北魏内乱加剧之时,出兵攻打涡阳,北魏派大将元昭率大军15万(一说5万)增援涡阳,梁军大惊,但陈庆之趁北魏劳师疲惫之时,亲率精锐骑兵人突袭北魏援军前锋,大破之。以至魏军的增援并没能扭转涡阳的战局。涡阳之战前后连续了大半年时间,战斗数百次,两边部队都已靠近强弩之末。当时魏军已经筑起了13座堡垒,对梁军构成了严重威胁,梁军军心发生了动摇。曹仲宗等恐腹背受敌,想要撤军。陈庆之持节立于军门,假托密诏阻止了想要撤退的将领,又连夜挑选军中的骑兵精锐,突然袭击,一夜就攻陷北魏4座堡垒。经此夜后霎时瓦解,北魏军士气大跌,陈庆之乘胜出击,攻取了余下的9座堡垒,涡阳之战大获全胜。
南梁大通二年(年)北魏再次内乱,河阴之变爆发,镇压叛乱的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室,四月,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梁武欲利用其向北拓地,在魏梁间建立个防卫缓冲地带,于是封元颢为魏王,命陈庆之率兵护送其北归。南梁大通三年(年)三月,由于邢杲叛乱,北魏出兵东讨邢杲,陈庆之见机乘虚北上,四月,陈庆之率军进攻阻挡他北进的丘大千部,一日之内攻占三城,破魏丘大千7万人,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于此称魏帝,改元孝基,以陈庆之为前军大都督。
四月二十日,陈庆之进军考城,破魏元晖业羽林军2万人。五月一日,魏大梁守军望风而降。陈庆之遂引师西进,鞭指魏都洛阳。兵至荥阳时,遭遇北魏杨昱的7万羽林军,又有北魏近30万大军来援,只有士兵的陈庆之腹背受敌,陈庆之作阵前动员,又亲自擂鼓助威,部下将士前赴后继,终于在北魏形成包围之前破魏杨昱7万大军,攻克了荥阳。
随后,陈庆之趁北魏援军立足未稳,率3千骑兵背城反扑。大破北魏军,北魏主帅元天穆只身北逃、尔朱世隆弃关逃跑、北魏孝庄帝逃往河内,五月二十五日,元颢入洛阳,改元建武,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然而梁军占领洛阳后,北魏元天穆即率军反扑,先后攻克大梁、睢阳,并由费穆率2万兵攻虎牢,洛阳告急。陈庆之遂回师反击北魏军,元天穆不敢与之交战,率4万众北渡黄河,费穆则率2万众降于虎牢。随后,陈庆之收复大梁、睢阳,洛阳之危尽解。陈庆之此次北送元颢,自铚县至洛阳,行程余里,大战47场攻克北魏32城,无一败绩。其时童谣曰:“名师上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