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人东渡与印第安人

关于印第安人来源一直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这种说法实则不很准确。

首先印第安人不是一个民族,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他们所说的语言有上百种。

其次现在印第安人的血缘关系及现在中国人的血缘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所谓现代DNA技术证明印第安人与中国人没有什么关系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印第安人是黄种人,与中国人在肤色上一致,相貌上也相类。大多数印第安人(包括爱斯基摩人)都具备黄种人的特点:头发色黑且直,黄皮肤、铲形门齿,以及白种人和黑色人种所不具备的婴儿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

从直观上看去,很多印第安人活脱脱就像一个中国人。

从血缘上,科学家也发现了印第安人与中国人属于同种的证据。

另外,印第安文化与中华古文化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很多:如灵台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殓下葬风俗,还有关于天狗吃月亮的传说,相似的洪水故事,共同的龙文化和羽蛇文化,共同的太极图和饕餮纹饰和云雷纹饰,相似的乘轿出行和击鞠游戏,相同的草药和骨针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乐上的五声音阶,甚至连喝童尿养生、吃蝌蚪以败火的民间偏方也都相同。

美洲遗址中也多次发现中国古文字,与中国的甲骨文及金文极为相近,有些字的写法简直与中国甲骨文一模一样。

这些说明印第安人和现在中国人的祖先有渊源。但单纯的把某某地方人说成是中国人后裔是一种自大和不科学严谨的说法。

我们还必须要明确古代中国人的概念。古代中国人狭义的说法是大体指今中国河南为中心范围内的部族,广义上是中国大陆上的人群。

中华文明和中国大陆是两个文化概念,以文字为标准,中华文明有文字的历史三千多年。再往上追溯大约在五千年左右。而此前,中国大陆还有哪些族群生活过我们不知道。

综合各种资料,我认为现在印第安人是一个复杂种群,但在早期无疑是经过亚洲迁徙过去的黄种人为主。

而且印第安人的迁徙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可能是早在上万年前通过尚很接近的白令海峡多次向美洲迁徙。

早在年,法国学者阿科斯塔就提出最早的印第安人是从亚洲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的亚洲人。世界人类学家普遍认为,印第安人主要是年至年前从亚洲经白令海峡迁入美洲的。

但以后中国大陆族群又多次向美洲迁徙,比较著名的就是“殷人东渡美洲”。

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说”的是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他在翻译中国古典文献《尚书》时提出周武王伐灭殷纣王时可能有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风被吹到美洲。

美国学者迈克尔·芤在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

在中国的公元前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攻破都城朝歌,纣王于鹿台自焚。但此时,攸侯喜统帅的十万大军主力,林方、人方、虎方等十五万人及涕竹舟、涕竹笋等,突然全部失踪,下落不明。

这二十五万殷商军民哪里去了呢?而在他们消失无影的同时,在中美洲突然兴起了一支具有浓郁殷商文明特质的奥尔梅克(Olmeca)文明。

在中国,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对殷人东渡美洲说持相信态度。

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

1、殷商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墨西哥也出土青铜人头像,相貌和华夏人相似。

2、奥尔梅克的玉圭刻着和甲骨文类似的图形。王大有、许辉还根据甲骨文将一些奥尔梅克图形解读。

3、奥尔梅克人跟中国人一样喜爱玉器。

4、奥尔梅克人的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和商朝玉器上的虎头图案,惊人地相像。

一些外国学者也注意到了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与商殷文化的共同特征。

委内瑞拉学者安东尼奥·莫雷诺·维亚弗兰卡认为,美洲前奥尔梅克和奥尔梅克文化,是公元前年左右(中国商朝)一批中国移民从黄河流域向东迁徙,越过太平洋在美洲登陆,从而将他们高度发展的文化在美洲传播的结果。

他还认为,进入美洲的这批移民,来自拥有灌溉农业、神权概念和丰富天文知识的国度。而美洲印第安文化的一些特点与以制造青铜器为特点的中国黄河流域的文化的影响是有关的。

许辉教授又进一步提出,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史记中称作禄父)等王室成员在周初和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失败后,逃亡到了美洲大陆繁衍生息留下文化遗存。

那么什么是“三监之乱”呢?

周武王灭商后,根据当时“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殷人的祭祀。周武王把纣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

周武王病死后儿子成王即位,成王年幼,由武王另一个弟弟周公旦代行王事。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他认为是周公篡改了武王的遗命,加上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引起了武王诸弟的不满和猜忌。

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这时不仅联合三监,而且又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叛乱反周。

周公亲率大军东征,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并诛杀了武庚。

武庚死后,部分参与叛乱的殷人和东夷人出逃,有学者认为这些人就逃到了美洲。

与这些相佐证的是墨西哥东海岸拉本塔发现的美洲最早文明,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明”殷商烙印明显,时间上也能吻合。

甚至在年法国学者歧尼进一步提出根据中国《梁书》记载,中国古籍中的“扶桑”就是美洲的墨西哥的说法。

年,中国学者陈志良也提出了殷人逃美的观点。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学者卫聚贤在《中国古代美洲交通考》中撰文说,殷人亡国后,逃亡到了美洲。

据说春秋时期,东渡的殷人后裔曾派人回到中原,并带回六只美洲特有的蜂鸟。蜂鸟体小而美丽,是唯一在飞行中可停可退的鸟。

即《春秋·僖公十六年》中所载:“六鷁退飞,过宋都。”这几只退飞的“鹢”极有可能就是美洲殷人后裔带回中原的美洲蜂鸟。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美洲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墨西哥发现的的金字塔与中国山东曲阜的少昊陵,陕西十数座汉皇陵,吉林集安县正方锥形体的“将军坟”,在形状、大小、石室结构以及筑为单数的石阶相比,如出一人之手。

其中,最古老的少昊陵,陵顶有庙,石筑台阶,俨然是一座墨酉哥“金字塔”。

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曾出土一批雕像,都是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但却都长头少发。《御览》引《晏子春秋》:“汤,长头而寡发”。汤,是商朝的开国国君。

中国文字在美洲不断被发现,迄今已有59个。中国著名水运史专家房仲甫先生经过潜心研究,发现美洲与中国商代文化明显相似之处有七点:土墩、雕像、饕餮纹、祖石、虎神崇拜、“四合院”式的建筑物以及与甲骨文相近的文字。

墨西哥拉文塔有一处土墩遗址,是美洲最早的祭礼场所,其建筑年代与内容和殷人“封禅”仪式完全一样。

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玉圭上的文字现已被破译出来。

第一块上刻有“俎娀茧翟”。茧翟是有娀氏的长女,殷商的祖先。

第二块上刻有“妣辛”,帝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第三块上刻有“亚俎司多月,蚩尤多,瞒,并”,是祭祀少昊,尤,先祖多妇,相士和王亥等人的。

第四块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在墨西哥瓦哈卡地区的印第安人中间,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发音,与古代中国人称代词的发音相似;玛雅语称“人”为“镇”或“银”,与汉语发音接近;墨西哥一些印第安人称“花”也是“发”,发音与汉语完全相同。

美国考古学家曾在新墨西哥州、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多个岩壁上发现了商朝甲骨文。

中国历史中,战败越海而逃的事在《尚书大传·汤誓》中有载:“桀日‘国君之有也,吾闻海外有人’,与人俱去。”即在夏朝末年,商汤打败夏桀的时候,就出现过越海而逃的事件。

殷人本来就是个航海的民族,《诗经·商颂·长发》中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统一)。”他们管辖的范围本来就延伸到了“海外”,到他们战败越海而逃也就很正常了。

比如有史可据的有武王伐纣胜利后,商纣王的叔父,太师箕子不愿为周臣,率领弟子与一批殷商遗老故旧五千余人从今天的胶洲湾渡海,到了今天的朝鲜,创立了箕子朝鲜。

清末外交官欧阳庚之子欧阳可亮记载:年,清政府派欧阳庚为驻墨西哥专案特使,办理年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华侨三百一十一人索赔专案。同时由摄政王载沣批准,张荫棠幕僚王国维、罗振玉托查“华侨中有无殷人东迁的痕迹”。

索赔案完成地很顺利,正当欧阳庚准备查询“殷人东迁”时,居住在墨西哥奇瓦瓦(Chihuahua)地区的殷福布族(Infubu)殷地安人百余家族,围着特使馆请愿,称“墨西哥革命时杀死‘殷地安人’七百五十名,这些‘殷地安人’为中国血统,殷人后裔,叫殷福布族,是三千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求清政府保护索赔”。

欧阳庚将此事报告摄政王载沣后,载沣被国内事务弄得焦头烂额,自己都顾不过来,那还顾得上那么大老远的事,遂以“传闻难作三千年前之历史”使此事不了了之。

这些“殷福布族”所谓“天之浮桥岛”,或是具体指明了一部分殷人东渡美洲的路线。

从世界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东海经朝鲜海峡,到日本列岛,到千岛群岛,经堪察加半岛南端,到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直达阿拉斯加。在地图上,恰如连接亚洲与美洲的一条浮桥岛。其间岛与岛的相距,大都不过十几二十海里,真如是一座北太平洋上的浮桥。而在这浮桥岛南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长年向东流动的黑潮暖流和太平洋暖流。

当时这些岛的距离或许更近。

一百多年前康有为到美洲亚士瑞时见到一处印第安古迹,有几十栋石屋,由来已两千多年,原本二三层,大部分已倾圯,但结构形似中国的房屋。他还写诗说:“遗民似是自华来。”康有为还到了墨西哥、秘鲁,发现遗殿器物,都像中国人的遗殿器物,黑发黑瞳的当地人见了他,以酒食招待,视为同胞。所以他认定:南北美洲,皆吾种旧地。

台湾金荣华教授-年曾在墨西哥一所大学教书,常到墨西哥各地考察古迹,发现很多与中国有关的古迹和民俗。他还发现一些秘鲁印第安人的村庄为中国村名。他找到叫“王家窑”的有四处,叫“齐家老窑”的有七处。

他还发现,北美洲土著人吃玉米,南美洲土著人吃玉米兼吃面粉,但秘鲁却有90多个村庄的土著人吃大米。

卫聚贤教授认为,一般民间饮食习惯不易改变,加之秘鲁山区并不适宜种植水稻,经考证,卫聚贤教授还发现元朝水师攻爪哇时,逃到爪哇的南宋宰相陈宜中为避元军,有南宋水师由大溪地转而漂泊秘鲁,现今这些食米的秘鲁土著人是南宋人的后裔。

这些都说明一个族群的形成不是一次和一元化而来,也包括我们现在的中国人,都是族群迁徙融合而来。对于某些印第安人可以说是中国商朝人的后裔或许是准确的,但笼统说是中国人后裔是不准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