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清二年,东魏大将侯景占据寿阳,举兵反叛。侯景开始时的军队只有几千人,但他善于作战,渡过长江后,军队直接包围了梁朝首都建康。后来侯景攻陷建康外城,把梁武帝困在台城,梁武帝有很多儿子,都是手持重兵,却没有积极救援,最终导致台城崩溃,那么梁武帝的儿子们为什么不救自己的父亲呢?
梁武帝萧衍有八个儿子,分别是萧统、萧综、萧纲、萧纪、萧续、萧伦、萧绎和萧纪。侯景动乱时,只有萧纲、萧伦、萧绎、萧纪四人在世。当时萧纲为太子,梁武帝守建康。萧伦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率众求王,被打得稀巴烂。当时萧绎和萧纪手中握有重兵。
侯景之乱爆发后,萧纪并没有出兵救援,而是在接到梁武帝的死讯后,僭名入蜀。萧绎奉命入援,诸王纷纷保存实力,拒绝积极救援,湘东王毅大军在颍州的吴城,湘州刺史河东王禹的大军在青草湖,忻州刺史桂阳的王毅大军在西峡,托云一旦四方援军,泛滥而留不进。那么这些打的是什么算盘?
其实原因很简单,诸王拒绝救援是为了保存实力,比如梁武帝,太子萧纲死了,他们出来争夺皇位!武帝最初立长子萧统为太子,但萧统于年病死。梁武帝在选择新的继承人时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选择肖童的儿子,而是选择了小刚作为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此举产生了两个严重后果。
首先,萧统的几个儿子有些不满。如萧绎身在昆机,不能为嗣,常怀不宁,侯景之乱爆发时,他们拒绝接受朝廷的命令,也没有出兵援助。其次是刺激了萧衍的几个儿子,他们觉得自己也是皇子,所以觊觎皇位。在侯景之乱爆发之前,这种矛盾就已经凸显出来,兄弟两个,八面玲珑。
台城还未被攻破,梁朝宗室的内乱已经爆发,最渴望争夺皇位的是梁武帝的第七子萧绎。张仪给萧绎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河东、桂阳两个部落,角要攻打江陵,萧绎听到这个消息,杀了自己的侄子桂阳王萧裕,然后又杀了自己的侄子河东王萧裕。六哥萧伦出面写信和解,萧绎不但不同意,反而对哥哥大打出手,导致萧伦被杀。
之后,萧绎与八弟萧纪相斗,将其杀死。总之,萧绎掌握了大量兵力,却没有积极吸纳叛乱,而是利用侯景叛乱的机会,消灭了所有潜在的皇位竞争对手,所以史家批评道:不可轻率,卓之刑,先昆弟之宰。萧绎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梁朝却失去了大片领土,后来萧统的儿子勾结西魏入侵江陵,闷死梁帝萧绎。
参考文献:1。梁书;2.历史是统治者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