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专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文化优势努力创作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大力实施文化强州战略,深入推进文化湘西建设,成功申报了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建成了湘西文化公园、州文体会展中心、博物馆非遗馆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健全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的公共文化体系,开展了龙山土家族舍巴日、苗族“四月八”跳花节、“欢乐潇湘·乐在湘西”大型文艺汇演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取得了“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特别是全州宣传文化系统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繁荣创作、服务群众,在服务大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大型民族歌舞《五彩湘韵》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揽获了最佳导演奖等11项单项大奖,大型民族舞剧《凤凰》、舞蹈《花垣苗族鼓舞》、作曲《山旮旯的磨里嘎》、小品《美丽的黄昏》等一批优秀文艺精品力作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展示湘西风采,非遗动漫剧《盘瓠与辛女传奇》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天体悬浮》《棉花糖》《青年结》等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影响,特别是田耳继获鲁迅文学奖后,又获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龙宁英的散文集《山水的距离》获省首届文学艺术奖、报告文学《逐梦——湘西扶贫纪实》获十一届“骏马奖”,梁书正的组诗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年度诗歌奖,广大文学创作者在《人民日报》《民族文学》《诗刊》等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余件,充分展示了全州各地脱贫发展改革的新风貌和各族群众奋发向上的新精神。对全州宣传文化系统的各项工作,州委给予充分肯定。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春风,面对精准脱贫、全面小康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召唤,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有可为。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植根湘西沃土,在建设文化强州上谱写新篇章。下面,就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持之以恒推进文化强州建设,谈些体会、讲些意见:

一、深刻把握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意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阔步前进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秦汉时期是中华文化成型成熟的关键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领先地位。隋唐时期文化兼容并蓄,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源流,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巨大深远影响。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明清时期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总结性的科学文化巨著。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符号图腾,以及文字、医学、建筑、雕刻、服饰、菜系、茶叶、体育、棋牌等文化辉煌灿烂,特别是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美德,有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等审美。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向心力,推动着中国历史向前发展,支撑着中国始终屹立在世界东方,影响着世界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中华儿女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爱国主义精神,开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救亡图存。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把旧民主主义革命带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极大地影响了以毛泽东等同志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始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引,从挫折和教训中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在实践中创造了革命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进行领略。

第一次大革命前夕,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土地革命时期,在《西江月·井冈山》中礼赞红军“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展示了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长征时期,在《七律·长征》中描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从容不迫,展示了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并在后来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自信自豪的向全中国、全世界指出,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抗日战争时期,在《泌园春·雪》中,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雄阔,展示了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解放战争时期,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展现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空前的巨大胜利,揭示了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毛主席的诗词,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典范,如果没有中华优秀文化的长期积淀,没有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就难以产生毛泽东思想。

在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展现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文化品质。可以说,中华优秀文化是共产主义理想能在中国深深扎根的重要原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和坚持文化自信二者相辅相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因文化自信而坚定,文化自信因共产主义理想而光彩夺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创造性回答了文化建设领域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系统性理论表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拓展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湘西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世界文化遗产、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是中国大西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城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里耶古城一次性出土秦简3.7万枚、20多万文字,填补了文献中有关秦代历史的一些空白;还有里耶、芙蓉镇、边城茶峒、浦市等历史文化名镇和南方长城、保靖四方城,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卧等各类历史文化古迹处,有2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茅古斯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苗族鼓舞堪称中华一绝,土家族打溜子走遍欧美等20多个国家,苗族“赶秋节”、土家族“舍巴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熊希龄、沈从文等一批现当代政治文化名人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一批道德模范在建州后仍不断涌现,激励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奋发作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精神支撑,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植根于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继续巩固和完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必由之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要立足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把文化自信作为不断前进的从容定力。习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分析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鲜明指出了这些文化共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共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而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红色基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保持政治定力的从容,鼓起奋斗拼搏的勇气,焕发创新开放的活力。

二要围绕党确定的宏伟蓝图愿景,把文化自信作为引领前进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准确把握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和规律经验,从“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三个方面,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和强大作用,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列,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对于夯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越是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时期,越是在全面小康的冲刺节点,越是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起阶段,越是要坚定“四个自信”,越是要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汇聚起创新提质、特色赶超、在武陵山区率先崛起的强大力量。

三要把准时代方位的矛盾特征,把文化自信作为繁荣文化的战略牵引。习总书记把握新时代矛盾特征,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强调文艺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我们要始终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推进文艺创作。

四要融入当今世界的交流交融,把文化自信作为展示湘西形象的有力依托。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致力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注重发挥文化外交独特魅力,坚持以文化自信拓展中国道路、构筑中国方案、塑造中国精神,依托“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传播中国价值,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我们要自觉维护好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提出地的良好形象,用文化载体讲好湘西脱贫故事、展示湘西美丽形象,让湘西民族文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充分彰显文化的独特优势,在推进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习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我们加快建设文化强州提供了价值坐标和基本遵循。绿色生态和原生态文化是我州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我们要立足民族文化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文明进步,善于挖掘我州的文化内涵,发挥我州的文化优势,大力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彰显湘西城乡布局之美、底色底蕴之美、人居环境之美、和谐共生之美,为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增添更多文化色彩、注入更多文化力量。

一要在用好湘西文化资源中促进新发展。我州作为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多样的民族文化形态、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灵动的民族文化气息,是神秘湘西的底蕴,是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又一不竭源泉,也是我们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基础和底气。我们要在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上下功夫,加强洗车河流域土家族文化、永顺土司文化、花垣蚩尤文化、凤凰山江苗族文化等9个特色文化保护圈的保护,保护利用好古镇古村、古道古桥、古泉古井、古亭古街等历史遗存遗迹,继承创新利用民间艺术、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市场价值,让有形的民族文化留得住、活态的民族文化传下去。要在文化资源挖掘与开发上做文章,把文化融入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活动策划、旅游景区建设中去,围绕凤凰古城、芙蓉镇、里耶古镇、矮寨大桥四大核心景区,加快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建设,发展全域旅游,让分布在我州城乡的文化资源都激活起来,形成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要在文化资源宣传与推介上求突破,积极策划开展文化交流传播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文化名人、文化团体的交流,传播湘西文化价值理念,展示湘西文化独特魅力,在传承发展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在“走出去”中增强文化自豪感。

二要在推进文化惠民中提升群众幸福感。文化自信是最好的减贫剂,文化扶贫扶起的是志气骨气、传承的是家国情怀、守护的是绿水青山。要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扶贫活动,充分发挥文化企业、协会、志愿者等各类文化主体在扶贫中的作用,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支持开展面向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服务,为贫困群众送去丰富、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引导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提高群众战胜贫困的精气神。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文体广场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从根本上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让百姓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多滋养。要加强绿色生态文化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把绿色生态优势做成绿色产值、绿色效益、绿色形象,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要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凝聚正能量。文化是凝心聚力的重要载体。要注重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文化特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演艺、会展、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水平,扩大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断满足群众差异化、个性化文化消费需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我州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依托我州丰富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教育,依托我州十八洞村、夯卡村等脱贫典型讲好党的惠民政策,进一步坚定全州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要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手段,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民族体育引进校园、引进机关、引进企业、引进社区,让浓郁的国学精髓、独特的民族韵味充满全州。

三、坚定正确方向,把准创作导向,多出精品力作,激励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朝气蓬勃地奋进新时代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进入新时代,大力讴歌新时代,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艺创作的新任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征程中,在建设美丽幸福开放新湘西的发展实践里,全州文艺战线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五大使命任务,重点围绕全州上下抓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补齐城乡差距、产业建设等发展短板,增强创新创业、科技支撑、人才振兴等工作弱项方面的生动实践,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要把准文艺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深入群众生活,扎根于人民,深度挖掘人民群众先进事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做到作品内容和价值取向不能脱离群众、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服务,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让广大文艺作品成为引导社会风气、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的精神食粮。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文艺创作队伍中,鼓励更多更优秀的文艺创作团队提升文艺作品质量和品位,形成公平、有序、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焕发湘西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力。

二要提升文艺创作质量。一个时代的文艺繁荣需要大量优秀文艺创作和一批不朽作品来支撑。要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要求,在聚焦伟大时代中创作优秀作品,深入改革开放的前沿、精准脱贫攻坚的战场、急难险重的一线去发掘感人的故事、弘扬奉献的精神、塑造时代的英雄、讴歌劳动者的伟大,特别是要聚焦习总书记视察湘西州以来脱贫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浓墨重彩诠释好我州农村的巨大变化,淋漓尽致反映好群众的脱贫故事,充分彰显习总书记心系贫困地区的伟人情怀。要在挖掘民族文化中展现美丽湘西,依托我州茅古斯、摆手舞、酉水号子、苗鼓、梯玛神歌等歌舞文化,围绕里耶秦简、溪洲铜柱、老司城、南方长城等历史文化,紧扣塔卧、茨岩塘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文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湘西故事、湘西形象、湘西旋律,为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贡献湘西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乡愁。要在强化创新开放中提升创作品质,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三要建好文艺创作队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关键在人才。要按照德艺双馨的标准,完善文艺人才发展长远规划,健全文艺人才培养、选拔、引进、使用等保障机制,引导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要加大各类文艺形态、文艺组织、文艺群体青年才俊的培养力度,做到梯队建设“不断档”,新人新秀“出得来”,优秀人才“留得下”,努力造就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品德优良、成绩突出的文艺领军人才。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心声和心愿,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增强文化文艺在凝聚党心民心中的强大力量

习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全州宣传文化系统党组织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要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不移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维护好习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好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要重视文化阵地建设。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文化、党管文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科理论、文化艺术等单位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绝不允许有“特殊成员”,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号召力。要充分发挥文化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把握传播规律,运用各种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

三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和团结,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事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保护好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全州宣传文化系统要坚持“一盘棋”工作导向,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统筹实现对各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全覆盖,始终与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重要工作同频共振、同心同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各类文化意识形态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文联、作协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

同志们,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学深悟透习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汲取民族文化养分,参与世界文化对话,不断推进文化强州建设,为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本文为其在在湘西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年第7次集体学习暨州委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