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作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却终日蔬食

北京痤疮医院哪个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华夏大地,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数不清的璀璨星河般的人物,而这些耀眼的人物,无一不是他们那些年代的掌权者——皇帝。

通俗地讲,皇帝一般是天下最尊贵的人物,在我们的认知当中,皇帝都是锦衣玉食醉生梦死一般的生活,同时也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应该会因为饥饿而消亡之人。

然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便是因为自己晚年的昏庸无能让自己落得阶下囚乃至于活活被饿死的凄惨画面。他就是被誉为史上最博学最具文武双全的开国皇帝——南北朝梁武帝萧衍。

一、时势造英雄亦是英雄造时势

1.少时英才惊闻世人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文人社会发展到了萧衍年轻的时候已经是处于一种厚积薄发的状态,从当时的文化领域里看待,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上流文人社会政治团体,是以八位非常年轻且文化素养极高的青年英才聚集在齐国齐武帝的儿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他们八人称作“竟陵八友”。里面除了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沈约,还有南齐皇室兰陵萧氏贵族的公子,著名诗家谢朓等人,当然了,还有我们未来的梁国皇帝萧衍。

据《史书》记载道萧衍: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通俗易懂的讲解便是萧衍自年幼起便以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琴音、书法、绘画、星象、卜卦、经史、诗文、佛学乃至于武学骑术练兵打仗等领域都是精通的,也正是因为萧衍是一个如此多才的人,正史对萧衍是推崇备至的,《梁书》记载道:“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时流名辈咸推许焉”,可见萧衍堪称是一名文武兼备的全能型人才。

因为家族的背景关系下,萧衍很快便走向了仕途,踏入了政治漩涡。在庙堂之上没多久,便参与了齐明帝萧鸾的篡位计划,万事都用尽全力献策投其一切力量,在这场政治投机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从而得到了赏识与权位。过后,北魏孝文帝讨伐南齐,萧衍献奇谋从而大破敌军。让萧衍的声望再一次席卷世人。

时年,北魏再一次地讨伐南齐,攻打国防边线因主将不听萧衍的计谋所以大败,萧衍临危受命任职雍州刺史防守襄阳。正值壮年的萧衍在这片战场全方面地展现了自己的文韬武略以及充分的军事才能,更是利用这份边境军事大权获取了日后政治博弈的资本。

2.韬光养晦以待战机

萧衍自升任后便一直扎住在襄阳边镇屯田厉兵秣马镇卫边疆,可惜的是没过几年齐明帝便去世了,南齐换了一个小皇帝萧宝卷昏庸无道,霸术横行,在朝中倒行逆施惹得朝堂众人怨气冲天,这也让小皇帝萧宝卷和雍州刺史萧衍走向了对峙的对立面。

在听闻小皇帝这般昏庸无道,经历过篡改朝廷的萧衍深谙其道懂得如何明哲保身,远在襄阳的萧衍命人秘密伐竹沉木,以待战机。

据《资治通鉴》记载道:萧衍曰:“一国三公犹不堪,况六贵同朝,势必相图,乱将作矣。避祸图福,无如此州,但诸弟在都,恐罹世患,当更与益州图之耳。”乃密与弘策修武备,它人皆不得预谋。招聚骁勇以万数,多伐材竹,沉之檀溪,积茅如冈阜,皆不之用。

这也应证了萧衍确实是在事变之前就预料到了朝堂上的发展,未雨绸缪。正所谓庸主误世,乱将作之。而恰好在一年后因为自己的长兄萧懿身为宰辅重臣却惨遭小皇帝杀害,消息传到雍州后,萧衍被彻底激怒命令将士将竹木打捞起来,召集数千名工匠快速的打造船只,顺江而下,拥立小皇帝萧宝卷胞弟萧宝融称帝,在年萧衍一举攻入帝都建康并诛杀萧宝卷,同年逼迫萧宝融禅让皇位,一手建立南梁皇族。

3.勤政为民励精图治

自萧衍登基开创南梁国之初,萧衍便汲取南齐国灭亡的教训,终日宵衣节食、勤政躬为,可谓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做的还比耕牛多,全身心的投入国家改革变法,坚决剔除前朝弊端,壮大梁国板块。据《梁史》记载,萧衍总是在天还没亮就起床批改百官奏折,常常在冬天手指冻裂了也不休息。

同时萧衍还极其虚心,鼓励臣子勇于开言,广泛地听取臣民的意见,在最大的限度上制止政治失误。萧衍本人也是从臣子起步,深知官员对百姓的重要性,在选官的事务当中不仅亲自把关,还时常召见各州各郡的官员,要求他们一定要勤政爱民、造福百姓,并且以赏罚制度决定官员的升迁及黜陟。

同时布施惠民政策,不断地减免工农的赋税问题,并规划土地给予流民从事生产。也正是因为萧衍的勤政求治,南梁国初年的政治是比较清明的,同时社会发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的力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英雄也难敌岁月,年迈昏庸沉迷佛法引狼入室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随着岁月的年轮更迭,萧衍在其位日久,年迈昏聩,萧衍也随着前辈那般执政过长的时间导致晚年错误频频。有一次,武帝萧衍怀疑临川王宏私自窝藏军械,于是亲自带领一众禁军突击检查,可任谁也没想到,查封了临川王的库房打开没有找到一件军械反而发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大量的布帛。面对如此巨款,萧衍不仅没有怪罪临川王,反而十分欣慰地夸奖他会过小日子。

在萧衍的纵容下,南梁一众官员贪赃枉法成了风尚。梁武帝萧衍到了晚年十分信仰佛教,同时他也用佛教作为引子为百姓洗脑,为百姓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可对现实的发展和物质生活不管不顾。相传,萧衍为了推崇佛教,不仅花费国库巨资去支持佛教的传道,同时还大肆宴请大批和尚到皇宫中讲解佛法,在皇宫一呆就是几个月的时间,连朝政事宜都不再关心,甚至到后来还亲自出家做起了和尚。

2.沉迷佛法漠视朝纲终成尘埃

萧衍沉溺于佛法中而不能自拔,颁布国令广建寺庙,拥立全民信佛,以佛法普渡众生,并且亲自主持修建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等,每一座寺庙恢弘大气,华丽至极,耗费了无数的钱财,在君主帝皇的带领下,四处都是寺庙。还颁布与和尚有关的律法,下诏善待僧侣,斥巨资购买佛经供给僧侣研习,定期聚众讲解佛经。

根据《梁书》的记载,梁朝各地的寺庙多达两千多座,僧侣八十多万人,占据了当时人口的百分之一。在萧衍之前,佛教僧侣其实是不吃素的,只是因为萧衍在参摩《大般涅槃经》的道途上察觉到僧人应该戒掉一切荤食,所以下令僧人从此吃素,还要求全国上下效仿萧衍吃素的习惯。相传,萧衍听闻有个法名榼头的和尚佛法高深,讲经时高深莫测就派人宴请进宫,等到宣召的时候,萧衍正在棋盘上大杀四方,侍卫上去轻声询问要不要带和尚进来,哪知道萧衍抬头也不看他说了句:杀。

侍卫以为是杀了这个和尚所以便把和尚拖下去砍了,等到了萧衍下完棋询问和尚的时候才知犯下了如此大错,但是君无戏言,又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为此后悔不已,单独为榼头举办了一场超度大会超度他早日到西方极乐世界。公元年,萧衍觉得世间无念,第一次舍身皈依佛门,进入了同泰寺当了三天的和尚,回到宫中后勒令大赦天下,并更改皇帝元号为大通。到了公元年,萧衍再一次进入佛门进去同泰寺削发为僧,这一次他褪去御衣龙袍,通过寺庙佛法的洗礼仪式后洗尽一切凡尘俗念穿上佛门纱衣。

并久居寺庙当中,自己取号三宝奴,在寺庙多次举办经文演讲大会,向一众善男信女普渡经文。这种行为令朝堂的大臣们十分的惶恐不安,最终和寺庙达成协议东拼西凑集齐了一亿万钱才将我们这位菩萨皇帝给赎回来。可是萧衍不仅不领情还对着一众大臣发怒,一帮子大臣无奈至极只能一起跪在同泰寺外磕头请求皇帝回来主持朝纲。

最终还是在寺庙的和尚劝谏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寺庙回归朝廷,然而好景不长,萧衍沉溺于佛教,反反复复四次舍身入佛,追随佛法。为了赎身一共花费了国库四亿万钱,然而这些钱财都是搜刮的老百姓,梁武帝萧衍一边为大众洗脑,一边利用政治便利弘扬佛法,却又对底层人民的生活不管不顾。相传修建拦河大坝的时候,让二十万苦工百姓自带干粮,不分昼夜地干活。而监工又在后面用鞭子抽打苦工,很多不是活活累死就是被鞭子抽打而死,百姓们苦不堪言,民怨肆意而生,用萧衍的话来说,他们死是福报,死后都去了极乐世界享福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也在萧衍身上所应证,就在萧衍沉迷佛法的时候,侯景之乱爆发了,据《南史侯景传》记载:侯景“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狡猾多计,反覆难知”。因为没有任何势力收留侯景,萧衍便收留了他,可萧衍死也想不到侯景竟然反叛,带着一干将士横渡长江,以卵击石的打法居然打出了奇效,势如破竹的情况下攻破建康,让萧衍成了瓮中之鳖,被囚禁于台城。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营养,这位最具文韬武略的开国皇帝竟被活活饿死,可谓是凄惨收场。

总结

虽然这是一般流传的说法,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据《资治通鉴》记载:“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根据这段记载疾久口苦很显然是得了重病,再联想到萧衍当时八十多岁的年纪哪能遭得住囚刑。

因此病情恶化,最终死去也是说得通的。从萧衍的趣史看待让我们明白:为政者,当励精图治方能让国家盛强。只是可惜一代英雄,晚年竟如此凄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