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琅琊榜》的男主,是麒麟才子梅长苏。他有萧何的政治才能,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兼韩信的军事才能,可谓是个天才。因为《琅琊榜》设定的故事背景是在南朝,虽然虚构甚多,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找出一个历史上的原型,他就是陈庆之。
陈庆之(年-年),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据史载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在当时门第森严的南北朝,庶族出身几乎已经可以宣判这个人难以登上更大的舞台。
少年的陈庆之身体文弱:射箭不准,马也骑不好。不过还好有一项特长:会下棋。因为棋下得好,少年陈庆之很快就赢得了南齐贵公子萧衍的垂青。萧衍是皇族,赢得萧衍垂青就等于有了饭吃。从此,陈庆之就走进了萧府,成为了萧衍的专职棋友。
但是,历史似乎注定陈庆之要完成不一样的使命。
他的老棋友萧衍突然摇身一变成了南梁的开国皇帝,而陈庆之也跟着做了主书。主书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职务,出身寒门的陈庆之此时堪称一步登天。
普通六年(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
但北魏派出2万精兵迎击南梁军队。10:1的悬殊比例,却没有让陈庆之害怕,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下令向敌军大营发起总攻,北魏的2万人马瞬间作鸟兽散。
以一当十,这是陈庆之40余年人生当中,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
这对于初次领兵的陈庆之来说,这个成绩足够优秀。不过,他的人生,注定要开创更多奇迹。以一敌十,不过是一盘精美的前菜而已。
公元年,北魏国内动荡,北海王元颢投靠萧衍,想借助南梁的力量帮助他称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人护送元颢北归。
当然,萧衍派出这点人马不过是想做做样子而已,但是陈庆之可不想只是“做样子”,命运注定他将成就更伟大的事业。
中大通元年(年)四月,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然后,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援,陈庆之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获元晖业,并车辆。
梁军直趋洛阳,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
北魏名将尔朱荣听说了这个“刺头”,集结了二十几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在洛阳城东的荥阳(今河南荥阳)将陈庆之的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
加上荥阳城内的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陈庆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
史书记载:陈庆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
陈庆之又以七千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敌。后攻入洛阳,元颢入主洛阳宫,改元大赦。
公元年,率兵平叛成功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陈庆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
陈庆之势如破竹,如风卷残云一般的攻势,让北魏军民闻风丧胆。因为陈庆之和他的部下作战时皆着白袍,因此洛阳城中有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一代战神就此名垂青史。
姚思廉《梁书》评价:“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庆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佩,亦一世之荣矣”;“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李延寿《南史》评价:“陈庆之初同燕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前无强阵,攻靡坚城,虽南风不竞,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
不过,战神也好,名将也罢,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就,人还是会死。
大同五年(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武”。
这就是白袍将军陈庆之传奇的一生。
虽然现在网上有吹陈庆之者,把他吹成千古第一名将;也有黑他的人,说这都是史书yy出来的。但是,不管如何,毕竟他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管后人如何评说,“不废江河万古流”。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