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86岁,又当了50年皇帝的开国之君,

看过电视剧《琅琊榜》的朋友,相信对剧中的梁帝这个人物并不陌生,梁帝为人精明狡黠,善于体察下情,平衡各方势力,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皇帝形象。而梁帝的原型就是魏晋南北朝历史上南朝梁国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生于年,卒于年6月12日,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年-年在位,。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据《梁书》记载,梁武帝萧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南齐时,萧衍做官做到了雍州刺史的高位,并且两次参与了抵抗北魏侵扰的战争,受到齐明帝的宠信。永元二年(年),起兵讨伐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齐都建康。中兴二年(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

即位初期,萧衍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施政弊端有所改正。为了方便自己控制各地州郡,他采取清除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然而对于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这又为梁末诸王争权埋下了祸根。

萧衍还提倡节俭,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意思是一顶帽子能戴三年,一床被子能盖两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节俭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算得上是出类拔萃了。

梁武帝

萧衍非常重视吏治,在官吏选拔任用方面,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他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切实推行他的施政方针,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朝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而晚年的梁武帝因年事已高,怠于政事,又崇信佛教,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萧衍还曾经三次到建康同泰寺舍身为僧,为了挽回这位“一心向佛”的皇帝,满朝文武大臣使劲了浑身解数:上表章求皇帝回来,不好使;到同泰寺跪求皇帝回来,也没有用。最后没辙了,大臣们一商量,凑了一亿金钱,决定还是花钱给皇帝赎身吧,终于“僧众默许”,把梁武帝送了回来。就这样如此往复了三次,每次赎回都要一亿金钱。梁朝的国力就这样逐渐虚耗下去了。

就在这时,上天给梁武帝派来了一个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一个注定要灭亡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大梁王朝的人——侯景。

侯景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一开始是在北齐奠基者高欢帐下效力,因屡立战功,深受高欢器重。但侯景为人反复无常,且与高欢之子高澄不和。高欢死后,高澄想夺侯景的兵权,侯景就于太清元年(年)正月投降西魏,但是西魏的宇文泰对他也有戒心,没有真心接纳他,无奈之下侯景又转向梁朝的萧衍表示归顺。萧衍很高兴,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并派军接应。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为人,一句话成了谶语:“乱事就要来了。”

梁朝与北朝疆域

后来,萧衍又与东魏的高澄讲和,但要以梁朝遣送侯景回东魏为条件。侯景得知后,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叛乱之初,萧衍根本就没当回事,听到消息时,只是呵呵一笑,表示“是何能为,吾以折棰笞之!”一个小小的侯景能有什么作为,等我拿鞭子打他几下屁股就老实了。于是只派出一小股军队去平定叛乱。

围困台城

最终结果是叛军长驱直入,最后兵临建康、围困台城(建康为梁国首都,台城是建康城中宫城所在地),而萧衍这时才重视起来,赶紧号召各地军马驰援建康,但是各路援军都心存异志,在攻打叛军几次不利后就按兵不动,坐观成败。于是叛军得以继续围攻台城。守卫建康城门的是萧衍的侄子萧正德,偏偏萧正德早已私下投靠了侯景,此时内外勾连,开城把叛军迎进城中,台城沦陷。

台城沦陷后,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结果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萧衍见侯景进来,不慌不忙,非常镇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面对积威数十年的梁帝,侯景非常害怕,以致汗流满面,无法回答。旁边的部下只能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仪不容侵犯吗?”其实是侯景作乱心虚,加上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又当了几十年皇帝,不怒而威,侯景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所以才让侯景恐惧胆怯。

萧衍虽然表面上被侯景控制了,但是内心是极为不平衡的,自己堂堂开国皇帝被小小叛将挟持,岂能咽下这口气?因此对侯景的请求多次予以拒绝。而自此以后,萧衍的要求也大多不能被满足,日常饮食也被削减。年迈的萧衍愤恨交加,从此一病不起。

梁帝饿死台城

太清三年(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萧衍躺在台城皇宫净居殿,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的声音后,便在饥渴交加的惨况中驾崩,享年八十六岁。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

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后,侯景掌控了梁朝军政大权。相继拥立又废黜了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年干脆自立为帝,国号汉。而这时各路勤王之师中的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原本十分富庶的江南地区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齐梁两代积攒下来的繁荣盛世一朝俱灭。此乱也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其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江南寒族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