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古色东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波光粼粼,落霞孤鹜齐飞在滕王阁前;红旗飘扬,八一起义的枪声仍然回荡于耳旁;星光点点,倒映着百花洲畔的宁静与美好。
这里是绿色东湖,有着碧水蓝天和宜人风光。扬子洲头,江豚频现;三湖成园,四季常青,如诗如画。
这里是金色东湖,有着欣欣向荣的现代产业和发展势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年均增长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年保持高增速,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年均增长8.6%,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总量自年以来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
…………
面对省委对南昌提出的率先“作示范、勇争先”,再展英雄城雄姿的新要求,东湖区扛起了新的时代使命。“十四五”期间,东湖区将加快建设创新、智慧、健康、人文、幸福“五个东湖”,描绘出一幅城市更新的崭新蓝图。
书写“多姿多彩”
文旅融合篇章
清晨,从苏圃路西望,一幢汉唐风格的建筑物——梁书美术馆映入眼帘,“国画井冈第一人”梁书先生的精品画作在此长示于人,成为了百花洲的网红打卡地。
午后,步入藏书0册的湖畔美书阁,感受传统和现代阅读融合模式下的一份宁静与安好。
夜晚,漫步在百花洲亭,欣赏全息投影打造的夜景,乘坐小船夜游八一公园,在喧嚣热闹的都市中,拥抱一片静谧清新的景致。
日观书画夜赏灯,全新的百花洲呈现出一幅“夜游百花洲,梦回豫章城”的精美画卷。
千年东湖区,重在豫章韵。年,该区扎实推进了百花洲文化艺术休闲旅游街区建设,重点打造了梁书美术馆、百花大舞台、湖畔美书阁等特色人文景点,构建了东、南、北湖沿线多媒体艺术灯光动态景观。
不只是百花洲,在东湖区,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市发展融合共生。从国家5A级景区滕王阁到百花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从八一起义纪念馆到佑民寺,从艺术街区到樟树林生活创意园,走在东湖区,时刻都能感受到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惠民的价值理念,这种理念已深深地融入了这个老城区。
当前,东湖区拥有历史文化建筑97处栋;拥有国家3A级景区2个,“南昌市特色旅游景点”3个,“南昌市乡村旅游点”3个,“南昌市红色旅游景点”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市级以上14项;有规上文化企业35家。辖区拥有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招商东湖意库文创园、艺术街区、樟树林生活创意园等多个文化产业园区,艺术街区去年还成功申报了市级文化艺术街区。
文旅融合效应正在逐步放大。近年来,东湖区注重文化遗存“原真性”修复,做精“保护、挖掘、传承、展示”四篇文章,打造顶级文化IP,再现千年豫章风华;注重文化服务“均等化”供给,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东湖处处彰显“三步有诗、五步见文”的高雅气质;注重文明创建“常态化”拓展,巩固创建成果、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水平、城市文明程度,真正将东湖建设成为“雅致和美”的人文之城。
下一步,东湖区将着力构建山水相依、景城一体、诗情画意、宜居宜游的高品质生态空间。审慎对待城市更新中的历史价值,按照“文脉传承、风貌保护、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思路,以全市十大文化重点工程为抓手,以百花洲文化艺术休闲旅游街区和胜利路步行街提升改造为牵引,把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城市街道、老旧小区、人文景观有机更新结合起来,将历史文化元素嵌入广场、公园、场馆等各类公共空间,同步开发时兴的文化旅游景点和创意网红“打卡地”,让文化立起来、历史活起来、景点串起来、文旅融起来。
描绘“和谐统一”
生态文明画卷
滔滔赣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绵延千里。今年7月以来,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十年禁渔”政策全面实施,在赣江扬子洲段,数十只江豚时隔40余年再次现身这里。
在扬子洲渔业村2.6公里的水域里,凭江远眺,不时能发现有江豚在此嬉戏觅食。它们时而成群跳跃,时而逐浪嬉戏,时而“拖家带口”同游,在江面掀起阵阵浪花。
渔民走了,鱼儿多了,江水清了,环境好了,一幅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画卷在赣江流域徐徐展开。
年初,扬子洲镇根据全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的政策要求,开始对赣江实施禁捕。年9月中旬,扬子洲镇近年来专业从事赣江捕捞的渔业村多位渔民“洗脚上岸”,艘捕捞船及所有捕捞渔具集中回收,渔业村赣江捕捞史正式退出历史。
60多岁的渔业村村民郭细根,在赣江捕鱼捕了几十年,去年实施赣江禁捕退捕后,也洗脚上了岸,如今还加入了村里的护鱼队。郭细根介绍,他还是小时候从大人那里听说过江豚,从没看到过长什么样。“现在能近距离看到这么多江豚,非常开心。”郭细根说。
江豚的再现,见证着东湖区生态环境的显著提升。不只是江豚,近年来,东湖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玉带河北支实现了长治久清,全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了大提升。
在八一公园三湖,为了彻底治理黑臭水,这里引入了“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据介绍,通过实施三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构建了“食藻虫-水下森林-底栖动物”共生生态,建立了水体良性生态循环系统,使水体具备自净能力,形成对新污染物的免疫功能。当前的三湖,碧波荡漾,清可见底,水草摇曳,鱼虫咸集,透明度达2米左右,水下四季常青,岸上风光无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市民获得感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湖区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十四五”期间,该区将继续坚持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推动从污染防治为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积极配合全市推进“一江三河串十湖”水系连通工程,高标准做好东、南、北湖及贤士湖水生态维护,加强城区内湖及扬子洲地区农村饮用水源治理保护,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注重见缝插绿、亲水植绿、立体建绿,增设一批生态廊道、“口袋公园”“邮票绿地”、社区公园,实现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勾勒“充满活力”
产业发展蓝图
城市发展看产业,产业发展看项目。
武商广场、中骏世界城、时代江湾、江旅都市方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中海商业、融创商业、沁庐·旅生活广场等重大项目即将开业,东湖区一个个重大项目吸引着南昌市民的目光。
作为开启中山路2.0商圈升级的未来商业,位于八一桥头的赣电中心更是如此。
赣电中心营销总监周季春表示,赣电中心将打造一个16.8万平方米的滨江旗舰综合体,以一种全新的公园式商业体验,复兴老城商业,为南昌注入焕然一新的商业活力。
赣电中心规划“两街一Mall一岛一广场”,通过中岛商业群、寰球演艺广场、主题商业街、双首层公园Mall的相互串联,打造一个地下、地面和地上的立体都市街区,并通过多种业态之间良性互动,全面丰富消费体验。
不只是赣电中心,“十三五”以来,东湖区累计开工重大重点项目约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拉动全区固投增速5%以上。
项目开工建设带来的是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东湖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年的0.2:9.2:90.6调整为年的0.2∶7.9∶91.9;先后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区”……
凡此过往,皆为序章。东湖区把经济社会发展更长远的目标放在了未来。
东湖区将坚持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加快项目建设与主攻招大引强“双向并进”、扩大有效投资与刺激提振消费“双线齐抓”,形成产业裂变式集聚、项目滚动式推进、招商靶向式发力的强劲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发展量质大提升,为“五个东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下一步,东湖区将重点加快前沿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植入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在线经济等数字经济业态,推动产业基础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同时,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以繁荣发展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颐养、夜间经济等为重点,加快八一广场——中山路、青山路两大“百亿商圈”扩容升级,改造提升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强化商贸品牌集聚、塑造特色消费场景、繁荣壮大夜间经济,打造时尚与特色结合、商圈与街区互补、内贸与外贸并进、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全场景布局、全业态联动、全频道共振的消费新模式,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在区域间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