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方九黎之一的瑶族,有什么特色习俗?瑶医是如何诞生的?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民族发展史,仿佛就是一幅璀璨绚丽、古香古色的历史长卷。当翻开这幅充满华夏民族盛衰兴替的古卷时,不仅可以窥探出极富民族魅力的山川河流,同时也可以看到泱泱大国的豪迈之象。笔者认为古代中国历史既是由众多王朝,组成的异彩纷呈的权利更迭史;同时,也是由汉族与少数民族构成的华夏儿女图。在这幅散发出东方古国光芒的卷轴中,所折射出来的民族风采一定会照亮东方大地。在现代社会中我国境内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能够从远古时期一脉相承至今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存在着多种民族融合,以及从古老民族分化、消亡的历史规律。唯有人口数量较少的“九黎”后裔瑶族,能够从上古时期延续至现代社会。东方“九黎”之瑶族的历史变迁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在现代社会中瑶族的主体虽然在中国,但是其族人却遍布世界各大洲。作为我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九黎部族。一、《莫徭歌》中的瑶族印象相传瑶族始祖是“中华三祖”之一蚩尤,想必大家对这个曾经与黄帝涿鹿中原的,九黎部落酋长一定不会陌生。瑶族在古代社会中一般都被称作“莫徭”,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曾创作《莫徭歌》,在这首诗中就曾针对瑶族传说开,以及生活习俗做出了概括。“莫徭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这首诗介绍了瑶族生活在深山,传说他们的祖先是盘瓠后人,瑶族人喜欢用采集到的山货兑换日常用品。同时,也写出了瑶族女子大胆追爱的习俗。瑶族先民曾已经开始学会了火种开山的耕作方法。最后一句实际上是为古代瑶族正名,他们根本就不是世人所说的邪祟,而是一群勤劳朴实的老百姓。笔者认为刘禹锡创作的这首《莫徭歌》,不仅非常直观的向世人展现出了,生活在唐朝时期的瑶族风土人情。同时,也从侧面表达出了瑶族的起源,按照诗中的说法瑶族应该是,一个民风特别淳朴的民族。二、从瑶族名称变化观其发展1.“常免徭役,故以为名”据《隋书·地理志下》记载:“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瑶族名称,应该起源于其先祖免除徭役,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被世人所采信。笔者认为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瑶族应该是起源于上古时期的“九黎”部族。而且其先祖应该是“九黎”部族酋长蚩尤,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的说法,仿佛也应该有一定道理。而且按照古代人的命名习俗来看,地名、官名、族名都可以作为姓氏,那么瑶族人因“常免徭役,故以为名”,也未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这种说法应该是,古代瑶族名称的一个重要来历。2.族称不同,支系各异苗族在参与古代历史进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这个过程中也曾因各种原因,而出现多次民族迁徙或改易族名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瑶族的族名,最高峰时可以达到一百二十八种之多。其中,瑶族自称就有二十八种,“勉”、“布努”、“藻敏”,以及“金门”、“拉珈”等,都曾分别使用过几百年或几个世纪。实际上瑶族的族名变更与其实际处境,或者是处于不同朝代时他族对其代称息息相关。如果按照生活地域、习惯、语言,亦或是信仰等方面可以将瑶族,划分为盘瑶、布努瑶、茶山瑶、那溪瑶四大支系。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瑶族在发展过程中,其实一直都在与不同民族产生过或亲密或频繁的接触。在瑶族民族体系之内以支系不同,还划分出了不同语言和习俗。瑶语、苗语、侗语、壮语都曾是瑶族的民族语言。笔者认为通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瑶族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多民族聚居现象。三、瑶族历史迁徙现代瑶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广西,但是广东、云贵、湖南、江西等地,也都有散落分布的瑶族人。笔者认为广从实际角度来讲,亦或是从瑶族先祖是蚩尤来看。这个民族应该是一个诞生于北方的少数民族,但是在现在社会中却生活在南方地区。1.第一次迁徙要想真正了解这个问题就应该从瑶族,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的大迁徙入手分析。瑶族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民族,原始居住地应该在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流域一带。可能因为外族入侵或内部战乱,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向湖北、湖南方向迁徙。这其实也是瑶族历史上第一次由北向南迁徙,而这次迁徙应该是一次群体性运动。这一点其实可以从《隋书·地理志下》记载中获得答案,“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这句话其实已经简明扼要地道出了,瑶族人在长沙郡定居的史实。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到了南北朝时期,生活在衡阳、零陵的瑶族人,开始被当地人称作“莫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莫徭”,早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生活在这两个地方的“莫徭”,又被当时长沙郡人蔑称为“夷蜒”。2.第二次迁徙据《梁书·张缵传》记载:“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这段史料记载再一次证实了,聚居于零陵、衡阳等郡的“莫徭”,其实就是现代社会中瑶族的祖先。并且因为他们住在隐秘的山林中,所以对当时的政令并不服从。实际上瑶族真正聚居于广西、广东等地,应该是从隋唐时期开始。这说明瑶族开始从湖北、湖南迁往新的聚居地,按照这种说法其实应该算是瑶族第二次迁徙,并且迁徙之地应景与现代社会相差无几。3.第三次迁徙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到了宋元时期,瑶族人其实已经完成了历史大迁徙。因为在这两个朝代时期瑶族已经进入现代聚居地,并且在此地聚聚生活、繁衍生息。笔者认为瑶族在明清时期的迁徙活动,才最终完成了瑶族历史大迁徙。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明末清初时期,瑶族逐渐从两广地区向云贵高原迁徙。当然这只是众多瑶族群体中的一个分支,直到清朝末年瑶族才真正安顿下来。其实,从瑶族历史迁徙行为中就可以窥探出,这个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规律。具有古风古韵色彩的瑶族文化习俗笔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存在过的少数民族,或者说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至今的少数民族,都具有非常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而这种别具一格的习俗文化,其实,在民族发展历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瑶族服饰习俗《隋书·地理志》曾言:“其男子但著白布裤衫,更无巾侉。其女子青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屐,婚嫁用铁钴锛为聘财。武陵、巴陵、零陵、桂阳、澧阳、衡山、熙平皆同焉”。这段文字记载其实已经说出了,瑶族男子与女子的服饰习俗。从现代瑶族老年人服饰中,才能看到瑶族服饰文化的影子。因为大多数瑶族年轻人基本上都已经入乡随俗,他们对特别时尚又新颖的服装特别青睐。反之对瑶族传统服饰早已心生抗拒,实际上瑶族先民早在上古时期,就有“好五色衣服”的习俗。“椎发跣足,衣斑斓布”虽然仅有八个字,但却说出了瑶族人喜欢留长发、光脚丫走路,以及喜欢穿色彩斑斓的麻布衣服的古老习俗。现代社会中的瑶族服饰文化已经存在,并且无论男女都以颜色艳丽的衣服为主。二、瑶族女子蓄长发习俗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瑶族人喜欢留长头发的习俗,其实就是源于中国古代社会蓄长发的习惯。除了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在古代社会中,基本上都一样蓄发作为孝顺的一个标志。而瑶族人无论男女时至今日,依然以“椎髻”发型为主。时至今日红瑶女性依然还在蓄长发,而且头发的长度往往都会到小腿。按理来说这种长度的头发根本不好打理,但是对于有蓄长发习俗的瑶族女性来说,她们有专门护理头发的小窍门。简单说就是橙子皮、茶油渣、淘米水三大法宝。她们会将橙子皮、茶油渣放入淘米水中,然后将淘米水烧开放凉发酵。然后等到水温适中之后在清洗头发,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头发更加柔顺黑亮,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皮屑。三、饮食习俗瑶族人日常主食多以大米和玉米为主,而且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各式各样的菜肴。瑶族女性在做饭时会在米饭或者米粥中,加入玉米、红薯、豆角或芋头。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粥饭不仅特别美味,而且也能勾起人们最原始的食欲。瑶族最擅长的烹饪方法就是“煨”和“烤”,煨红薯、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以及烤牛羊肉等食品都非常好吃。很多去过瑶族聚居地的游客,都曾在当地吃过味道正宗的瑶族“烧烤”。1.“鸟酢”“鸟酢”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瑶族腌制食品,这种食物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新鲜的鸟肉。瑶族人会将小鸟去毛和内脏,然后洗净、晾干涂上厚厚的一层米粉和食盐。并将其放在瓦坛内进行腌制,一般情况下10-15天左右就可以食用。2.虫蛹相信很多人一听到虫蛹两个字就会特别畏惧,但是在瑶族聚居地人们却将虫蛹,作为一种招待贵客的美食拿上餐桌。比较知名的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这些食物虽然看起来有一点恐怖,但是吃进口中却十分美味。结语瑶族作为一个上古时期九黎部落中的古老民族,时至今日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当然,在瑶族人的传说中他们还是盘瓠和帝喾后裔。笔者认为一个民族的起源,虽然对其文化习俗发展有很多帮助,但是真正能够流传至今的民族,才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佼佼者。瑶族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参与到,古代历史中的各个阶段。而且在不同时期和朝代也都有不同表现,作为一个经常改易族名的少数民族,瑶族最终能够留存下来也应该是一个奇迹。瑶族为世人留下的众多文化习俗,其实都在向世人诉说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史。1.《桂林瑶族狩猎传统习俗》2.《论瑶族宗教习俗的社会价值》3.《刘禹锡诗笔绘就的瑶族风俗画》4.《浅谈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文化内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