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一生念佛为何结局凄惨他的昏庸只

治白癜风南京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213/4337491.html

齐桓公姜小白、赵武灵王赵雍、梁武帝萧衍,这三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人物。

不同的是,齐桓公和赵武灵王是以“武功”令人印象深刻,而梁武帝却是以“饿死”让人记住了。

其实,了解历史的看官都知道,这三人都是“饿死”的。为啥只梁武帝落个被耻笑千年的结果?他不是一个无比虔诚的佛教徒、无比节俭又仁慈的好皇帝吗?

如果您翻开史书仔细地去看梁武帝的生平言行,得到的结论一定是:嗯~他得到如此凄惨结局,一点都不冤!他的昏庸只是课本里没写罢了!

闲话不多说,下面笔者就详细跟大家聊聊真实的梁武帝。

01、发迹史

萧衍,生于公元年,当时还是南朝的刘宋时期,他的出身根本算不上显赫,甚至连“显赫”的边儿都不搭。

可到了公元年就不一样了,萧道成代宋建齐,15岁的萧衍一跃而成为“远房皇族”。可惜这亲戚关系太远了,他的职位在后来的20年里只做到雍州刺史。

公元年,人生的转折点来了——南齐皇帝萧宝卷实在太昏庸,西中郎长史萧颖胄在荆州举兵起义了!

萧衍作为萧颖胄的得力干将亲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建康城外(其实不用费什么力,萧宝卷早已人心丧尽,众叛亲离。)!

更没想到的是,距离萧宝卷被杀的前一个月,萧颖胄突然去世了!这一下,萧衍立刻成为起义军的新领袖,胜利的果实被他轻而易举摘下!

公元年十二月,萧衍成为南齐的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总揽政务,百僚致敬权倾朝野(新皇帝萧宝融只是个小傀儡)。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上演的戏码就是历史上权臣篡位的惯例套路了——当相国、封梁王、加九锡、禅让、推辞、“无奈”接受……

公元年四月初八,萧衍正式登基称帝,国号“梁”。38岁的梁武帝萧衍开启了他漫长的47年的统治生涯。

02、表面的完美

众所周知,梁武帝是个佛教“小迷弟”,他终身像个苦行僧似的严格自律——只吃素(连鸡蛋也不吃)、天生不爱喝酒;每天只吃一顿饭,并且“过午不食”,如果因为太忙而错过了午饭时间,他就只喝口水就行了,坚决不进食!

生活方面,那简朴得不如一个平民——衣服帽子都洗洗补补用好几年,并且从来不用华丽的装饰;后宫嫔妃的衣服也都有严格规定,不许花里胡哨,也不许太长浪费布料;还有更狠的——梁武帝从50岁起就彻底脱离了“低级趣味”,不碰女色了!

梁武帝很仁慈,不仅不杀生,还特意下诏书:布料锦缎上都不许绣动物花草图。因为裁减的时候难免要把这些“生灵”剪断,他于心不忍……

梁武帝体谅百姓的艰辛,下诏不许地方官向皇宫进贡,不许干劳民伤财的事;热爱人才,兴建学校、每年让地方官推荐德才兼备的才子来做官;每当有新官上任,梁武帝要亲自接见,苦口婆心叮嘱“要清正廉洁、爱民如子”……

简单说吧,他统治的47年时间里,南梁国内绝大部分时间没有战争、从上到下都争着念佛、听音乐……

看这情形,咱现在乍一想:我的天啊,这就是天堂啊!梁武帝就是“千古一帝”的不二人选!

而实际呢?呵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想象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03、惨不忍睹的真相

真正的梁武帝啥样?

①不信佛也不信道

有看官要惊了。啥?!你说梁武帝不信佛?!

谁不知道他曾四次舍身佛门,每次都是臣子们百般哀求、花数亿钱财把他拉回去!

谁不知道他严格遵守戒律,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法、建造寺庙!

谁不知道……

可以了可以了,先打住吧。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朝士受道者众。”——梁武帝最先信奉的是道教,并且刚称帝的时候依旧信道。

但是,据《广弘明集》记载:“维天监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萧衍稽首……弟子经迟迷荒,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习因善发,弃迷知返,今舍旧医,归凭正觉。愿使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经教,化度含识,同共成佛……”

看明白了吗?天监三年(年),梁武帝做皇帝的第三年,突然转信佛教了!

有看官又要说了,人家半路转信佛教也没什么啊,虔诚就行了呗。

不不不,关键是他不虔诚,起码不真心虔诚!

梁武帝在大力提倡佛法,严格修行的同时,他还令道士陶弘景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呢!这信仰矛盾不?

等陶弘景耗费20年的时间终于炼成了仙丹,梁武帝却不敢吃了!——《南史·邓郁传》记载:“梁武帝敬信殊笃,为帝合丹,帝不敢服。”

这充分说明:梁武帝既不全信佛教可让他超脱轮回,又不信道教的长生术能让他长生不死。说白了就是:道教佛教他都不彻底信服!

那梁武帝好几十年的时间又是吃素又是修身又是弘扬佛法建造寺院,折腾啥呢?

他……他……他折腾给别人看呢,纯粹的一种统治手段……

所以,梁武帝在吃穿方面艰苦朴素到骨灰级别,可在建造寺院方面,那规模和豪华程度,可谓丝毫不计成本!这是另一种极度的挥霍奢侈!

②心胸狭隘

梁武帝表面仁慈大度,可骨子里呢?举个例子,是最亲近他最熟悉他的臣子沈约说的话:

公元年二月的某天,梁武帝让臣子们针对某事提建议。沈约故意比梁武帝少提三条,并且散会后背地里讥讽:“此公护前,不则羞死!”

意思是说:按皇上以前的性情,这次我要是比他想的办法多,超过他,他会面子上挂不住!——可见梁武帝骨子里虚荣,不能容忍别人比他优秀。

很不幸,沈约的话被小人告密了,梁武帝气得发狂……然后,两个月后,沈约惊惧而死……

再举个例子,太子萧统之死。萧统做了20多年太子,论人品和能力都是一流,受到各界好评。可就因为小人打小报告,说太子施巫蛊诅咒皇帝,从此父子俩有了隔阂。可怜太子有口说不清,郁闷了5年后英年早逝。

梁武帝始终对巫蛊的事不能释怀,按礼制本应该立太子之子为皇太孙,可他却坚持不那么做,而是违背礼法,不顾大臣的劝阻,硬是立了另一个嫡子萧纲。这为将来埋下了巨大的祸根。

③姑息养奸

别看梁武帝小心眼得对太子都记仇,可他对弟弟、侄子、其他儿子宽容的不得了!

弟弟萧宏贪财霸道,甚至想行刺皇帝篡位,梁武帝照样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不仅不恨,还不断的赏赐,甚至提拔他做司徒……

侄子萧正德想当太子当不上,一气之下投奔了北魏,还谎称自己是被废的太子。后来他在北魏混不下去,又厚着脸皮回来了。梁武帝不但不怪罪,还哭着劝戒一番……萧正德一辈子横行霸道目无王法,可梁武帝从来不怪罪……

儿子萧纶更是无法无天,敢于光天化日之下逼死人命、对小商人小店铺打砸抢、当街刺杀揭露他罪行的官员……梁武帝虽一时暴怒,可转眼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梁武帝把这种赏罚不明叫做“仁慈”,总说自己不忍惩处……

其实,他这叫姑息养奸、善恶不辨。宽容恶人恶行就是更大的罪恶!到头来,这些被他宽容的人,心中丝毫不存感恩感激,侯景之乱的时候谁都不来救他,甚至趁机要篡位!

④宠信小人耳目闭塞

梁武帝跟很多昏君一样,爱听好话,爱被奉承,身边充斥着各种跳梁小丑。他最宠信的有四人——朱异、徐驎、陆验、周石珍。

这几个人都是贪鄙阴险之辈,媚上欺下,彻底蒙蔽了皇帝的眼睛和耳朵,朝廷官员的不堪和民间百姓的疾苦被掩盖得严严实实。尤其是朱异,梁武帝最信赖他,什么事情都全权交给他处理,侯景之乱的主要制造者。

⑤不听忠言

梁武帝自己想像中,南梁是个和平安详的佛国,百姓丰衣足食人人幸福。而实际上,呵呵……

公元年,散骑常侍贺琛实在看不下去,忍不住上了奏疏,陈述了官场、贵族、百姓、社会的真实面貌。

当时,已经81岁老糊涂的梁武帝勃然大怒:“你说的不对!你能详细举例吗?你能说出具体的人名吗?……”

贺琛一看这情形,赶紧闭口不言,再也不说了……

⑥大难来临没担当

公元年,侯景决定叛乱,暗中秘密做着准备。大半年时间,梁武帝三次接到秘报,可他不相信,并且胸有成竹地说:“侯景才有几千人马,就算真来了,我拿小树枝就能把他打回去!”——“是何能为!吾折棰笞之。”

同年十月,侯景一路顺顺利利地来了,还跟萧正德里应外合包围了台城!侯景的兵马越来越多,从8千迅速涨到10万(百姓倒戈的原因?呵呵);萧正德这个好侄子还自立为皇帝了……

被困的梁武帝彻底没了主意,太子萧纲请教办法,他竟然把责任推个干净:“此自汝事,何更问为!内外军悉以付汝。”这是你的事,你说了算,别问我!

04、凄惨结局

侯景包围台城整整半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梁武帝跟太子和官员、士兵们逐渐没了吃的,那景象惨的啊……

可是,外面还有三个皇子萧纶、萧绎、萧纪,还有两个孙子(前太子萧统的儿子)呢。他们却个个不来救援,不但拖拖拉拉不肯来,并且对待百姓比侯景还残暴!他们眼睁睁的看着亲爹亲爷爷受难,心中却有自己的打算……

唉……梁武帝不但做为皇帝是失败的,作为父亲和爷爷也失败……用他那宽容仁慈的“行为艺术”把孩子们教育成这样……

公元年五月初二,梁武帝萧衍终于饿死了,结束了他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帝王生涯,享年85岁。

(当时台城早已解围,侯景被封为大丞相,但他故意饿死了萧衍)

这个大半辈子吃斋念佛的皇帝,最终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千百年来,后世除了对他文学造诣有肯定,其他方面……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本文参考《资治通鉴》《梁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