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萧何之后,当了皇帝生活却比汉文帝还节

(说历史的女人——第期)

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是以节俭著称的,后世帝王多以他为楷模,但真正能做到节俭的皇帝并不多,基本都是挥霍的主。但今天讲到的这位皇帝,他是西汉开国元勋萧何之后,他当了皇帝之后,以身作则,经常吃粗茶淡饭,生活却比以节俭出名的汉文帝还节俭。而且他还开创了一个短暂的盛世,但为何最后却饿死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本期分解。

这位皇帝就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萧衍(年-),字叔达,南兰陵郡武进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他出身豪门,血统高贵,是西汉开国元勋、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的父亲萧顺之是南齐高帝的族弟。在南北朝的众多帝王里面,萧衍可谓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了。他的一生相当传奇,一是他长寿86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仅次于乾隆帝);并且在位长达48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还是一个文豪级别的皇帝;他还开创了一个小盛世。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位皇帝的传奇一生。

(一)具有文韬武略的创业英雄

“创业英雄”可不是笔者乱给萧衍戴的帽子,说这话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康熙大帝:“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咱们就来看看萧衍是如何创业的。

萧衍自幼聪慧异常,而且博览群书,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诗坛创作风气很盛,很多文人学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周围,相互唱和切磋。在这些文人学士中,比较著名的有八位,如谢脁、沈约、任眆、范云等人,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萧衍即其中之一。沈约、范云都是知名文学家、史学家,而谢朓则是有名的诗人,都是当时文豪级别的人物。

但是,能当开国皇帝,光靠文的肯定不行,要不诸葛亮早当皇帝了。要想开国称帝,首先得靠武力。萧衍这人有何武力?他曾率军挫败过一代雄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数十万大军,仅此一功足矣。

我们知道,南北朝的南朝分宋、齐、梁、陈四朝。萧衍本在南齐效力,他文武全才,颇受齐明帝宠信。

在齐明帝萧鸾登基的第二年,公元年,素有一统天下之志的一代雄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率30万大军来攻,他沿淮河向东攻打钟离(今属安徽);同时又派大将刘昶等率20万大军进攻义阳(今河南信阳)等地,气势汹汹,大有一举灭齐之势。齐明帝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等领兵迎战魏孝文帝,救援钟离;又派遣平北将军王广之和萧衍率军救援义阳。

但王广之贪生怕死,进军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魏军人多势壮,于是畏缩不前。关键之时,萧衍挺身而出,请求充当先锋和魏军交战。王广之于是派部分军队归萧衍指挥,进兵义阳。敌强我弱,得靠智谋取胜。萧衍带领军队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北魏军仅几里地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朝兵士看到满山都是齐军的军旗,以为我军重兵来援,于是士气大增,马上集合军队出城攻击魏军,同时顺风放火。萧衍见状,大旗一挥,全军掩杀过去。他身先士卒,摇旗呐喊,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勇猛杀敌。魏军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刘昶大败而逃。齐军大胜。此役大大挫败了拓跋宏锐气,使之一举灭齐之策化为泡影。

年10月,拓跋宏再次率军南下,魏军锐不可当,接连攻下了新野和南阳,兵锋直逼雍州(湖北襄阳)。雍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雍州刺史曹武率军抵抗,难以取胜,雍州危在旦夕。齐明帝赶忙派左军司马张稷、度支尚书崔慧景和萧衍领兵救援雍州。

年三月,萧衍等率军同魏军激战。齐军在雍州西北的邓城被北魏的几万铁骑兵包围,陷于不利战局。此战崔慧景不听萧衍突围的建议,贪生怕死,擅自率部逃跑。其他各部见主帅溜了,也纷纷逃散。萧衍无法控制局面,只好边战边退。齐军死伤惨重。最后,萧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稳脚跟,保存了一定实力。这次战败,责任不在萧衍,齐明帝未责怪他,让他担任雍州刺史。从此萧衍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成为他后来发展壮大的基础。

齐明帝去世之后,其子萧宝卷即位。然此君治国无术,荒淫暴虐,即位后大杀功臣,萧衍鄙视之。

萧宝卷冤杀了许多人,最后又把军功赫赫的萧衍的兄长萧懿也杀害了,萧衍再难忍受,于是决定废掉萧宝卷。他的众部下也都赞同此意。萧衍于是大力招兵,准备和萧宝卷决战。为了增加号召力,萧衍联合了南康王萧宝融(萧宝卷之弟)一起举兵。后来萧衍拥立萧宝融在江陵即位,即齐和帝。然后,萧衍发兵围攻都城建康。

眼看萧衍已经兵临城下,萧宝卷仍听信奸臣谗言,说事情闹到如此地步,完全是文武大臣的过错,于是萧宝卷继续大开杀戒。这使征虏将军王珍国异常愤恨,暗中派心腹同萧衍联络,接着和其他大臣发动政变,夜入皇宫,杀死在国难当头还在醉生梦死的萧宝卷,然后将其首级献给萧衍。

萧衍在攻占建康后,因功被封为大司马,掌管军国大事,还享有佩剑上殿等殊荣。但齐和帝萧宝融还是个13岁的小屁孩,啥事不懂,里外还得靠萧衍料理。于是大权在握的一代枭雄萧衍自然也有废掉萧宝融,自己称帝的想法,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时机。后来他的挚友沈约(竟陵八友之一)知道他的意图后,就委婉地劝他称帝,他却故意推辞不受。后来沈约又同范云(竟陵八友之一)一块来说这事,但萧衍仍是推辞。伙计们接着鼓动他,他装了几次之后,就有点盛情难却,于是干脆就成全了大家的一片美意,说,那就按兄弟们的意思办吧。

说干就干。萧衍派人清除了萧宝融周围的势力,就是把忠于萧宝融的几个王爷比如萧宝信、萧宝嵩等干掉,同时让沈约、范云两人造舆论。这两个大文豪弄这事不是跟玩似的,又是编童谣,又是写檄文,最终逼迫娃娃皇帝萧宝融写了禅位诏书,把皇位让给萧衍。老萧在接到禅位诏书后还是很谦虚,不想接受帝位。于是,范云又带领朝廷位大臣,再次上书请求萧衍登基称帝。萧衍这才下了决心,于年四月初八,当了皇帝,他干脆把国号一改,把齐朝变成梁朝,他就成了开国皇帝梁武帝。然后,萧衍又派人给萧宝融送去几两金子,这个可是好东西,你吃掉吧。于是萧宝融吞金自尽。之后萧衍又按照皇帝的待遇把萧宝融安葬在恭安陵。按康熙帝的说法,萧衍就这样创业成功了。

(二)励精图治,力倡节俭,大力支持文化,开创小盛世

就像后来的李世民和赵匡胤一样,萧衍的皇帝位来得尽管有点卑劣,但他即位后还是像李世民和赵匡胤一样,励精图治,成为南北朝罕见的明君,说他是南北朝第一明君也毫不为过。

勤奋办公,善于纳谏。萧衍称帝之后,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十分勤于政务,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甚至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地纳谏,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受到赏赐提拔和重用的,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老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挺民主的。

提倡节俭,堪比文帝。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一顶帽子能戴三年,一个被子能用两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是洗了穿,穿了洗,很旧都舍不得扔;吃饭也是粗茶淡饭,基本不吃肉,多吃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凑合凑合。在节俭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比汉文帝都夸张。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说的:“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在古代的皇帝中,汉文帝的节俭那是十分出名的,王莽的勤奋也是少有的,而萧衍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厉害了!

重视人才选拔。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这使梁朝的政治变得比较清明。梁武帝对农业也很重视,还多次减低赋税。

重视文化。萧衍本身就是一位文化大师和文艺大师。他在史学、经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比如他著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余卷,还主持编撰了卷的《通史》,著有《涅萃》、《大品》、《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文学上更是成就不凡,诗文俱佳,现存诗作有80多首,颇有经典名句传世,如“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等。

萧衍也是一位音乐天才,创作了大量歌曲;他还重视礼乐,素善钟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每律各配编钟、编磬,丰富了我国传统器乐的表现能力。

萧衍在书法上的贡献很大,有书法理论典籍《与梁武帝论书启》《草书状》等五部流传于世。萧衍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声名没有他儿子王献之大。

在萧衍的影响和提倡下,梁朝文化事业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梁朝开始的数十年,人民生活比较富足,文化繁荣,梁武帝可谓是开创了一个小盛世,以至于清朝思想家王夫之这样评价他:“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然而这样一位具有文韬武略的皇帝为何最后会饿死呢?

(三)后期昏聩,痴迷于当和尚

跟历史上的很多皇帝一样,萧衍也喜欢猜疑大臣。尽管没有大杀功臣,但也忌惮开国元勋。在功臣当中,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是他俩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的。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他还经常斥责他,后来,沈约也病死了。萧衍对功臣不重用,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十分照顾,以至于有些无原则了地护短了。其中有两个人,萧衍对他们十分纵容,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一个是他的次子萧综。

萧宏生活奢侈无度,而且还曾窝藏杀人凶手,萧衍也不加惩罚反而对他封官加爵,妄加纵容。萧宏就更加肆无忌惮地胡搞,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萧衍的大女儿私通。后来两个人还谋划着要篡位,结果事情败露,萧衍的女儿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畏罪自杀,萧宏也忧郁而死。这件事对萧衍刺激很大。

萧综是萧衍的次子,但是他的生母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萧宝卷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所以他很可能是萧宝卷之子。但萧衍这人比较宽容,萧综并没有受歧视,反被萧衍封王,还做了将军,这本来不错。但后来吴淑媛失宠了,开始怨恨萧衍,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儿子萧综。从此萧综和萧衍的关系便疏远了。随后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同对方作战,但萧综却投奔了北魏,并被授以高官厚禄,萧综还改名为萧缵。

萧衍听说后,非常生气,不但撤消了萧综的封号,还把其母吴淑媛废成庶人。其实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做法。后来,萧衍听说萧综有回来的意思,就让吴淑媛给他送去小时候的衣服,以示父爱。但这时萧综却又不回来了。这次打击对于年事已高的萧衍来说是也很大的。自己的兄弟、儿子都跟自己为敌,这皇帝当得多失败啊。于是他便开始懒于朝政,而且看破红尘,迷上了佛学,还几次到寺庙做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

年,63岁的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出家为僧,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后来又于年,年和年,三次出家当和尚。做为一国之君出家当和尚,也不是个事,再说你要真不想当皇帝了,就传位啊,你不禅位,又不管事,这国家不是要乱吗?于是大臣们只有去寺里把萧衍给拽回来。但那时寺庙的地位很高,既然你当了和尚,哪能随便就走?所以每次都是朝廷出巨资把萧衍从寺里赎回来。为此朝廷花了数亿钱的高额费用。这样养肥了寺院,却使国家财政大受损失。国库一空,这国家就危险了。

奇葩的是,萧衍还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说和尚不应该吃肉,所以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萧衍不但不吃肉,还戒掉了女色,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人都这样做。这下坏了,不仅大臣们不爽,老百姓也不干,于是萧衍就大失民心。

萧衍不仅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理,此君干啥事都是天才,还写了好几部佛学的理论著作传世。这样,萧衍钻进佛学里不出来,奸臣们就出来了,朝政自然荒废。老年的萧衍也特别刚愎自用,大力建佛寺,几乎达到寺庙成灾的地步。史载萧衍晚年笃信佛法,“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看看国家要废,这时,梁朝又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侯景原来是羯族人,在东魏权臣高欢帐下效力,深受高欢倚重。但侯景为人反复无常,高欢死后,他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他有戒心,并不接纳他,于是侯景又归附了梁朝,萧衍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

侯景这人早有异志,他以诛杀朝中弄权的奸臣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叛军长驱直入,兵临建康。本来萧衍已经号召各地军马驰援,但由于各路援军并不团结,加上萧衍的儿子们也都互相为争帝位而不和,所以大家都在健康附近按兵不动。于是叛军乘机继续围攻健康。情急之下,萧衍派萧正德全权指挥军队抵抗叛军,但萧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于是他开城放人,健康旋即沦陷。

侯景进城后软禁了萧衍,不给他足够的食物,已经86岁的萧衍很快便生病了,于年6月12日在饥饿中去世。一代雄主萧衍就这样消失了,令人唏嘘。后来宋代著名思想家程颐也不无遗憾地评价道,“梁武帝英伟之姿,化家为国,史称其生知淳孝,笃学勤政,诚有之。终其身无他过,止缘好佛一事,家破国亡,身自馁死,子孙皆为侯景杀戮俱尽。可不深戒!”(馁死即饿死之意)。

程颐的评论可谓恰当,说实话,就整个一生来论,萧衍在古代数百位皇帝里算是比较清明的一位,有才华有魄力。他的前半生可谓是辉煌的,尽管痴迷于文艺等,但没有耽误正事,励精图治,开了个小盛世;他本人的品行也是不错的,既勤政又节俭、节欲;而且仅仅是猜忌大臣,而不杀功臣,都是为人称道的。但其后半生看破红尘,迷上佛学,才最终导致了败亡。尽管还没有亡国,但他的后代仅仅是继承了他的文艺天赋,并没有治国之才,所以8年后就亡国了。南北朝继续乱下去。可惜了。(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南史·梁本纪上》《梁书》《资治通鉴》《中国皇帝全传》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