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今天的五代十国成语故事见于《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发生在唐朝末年时期,相关人物为李振。原文如下:唐自昭宗迁都之后,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备员而已。振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朋附者非次奖升,私晋者沈弃。振每自汴入洛,朝中必有贬窜,故唐朝人士目为“鸱鸮”。李振李振其人,最为出名的当属建议朱温清除唐朝旧臣的白马驿之祸,“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朱温也是狠厉,笑而从之。百余名门阀贵族,权臣被投之于黄河,自隋唐始的门阀政治也一步步的被打破。朱温作为朱温的左膀右臂,他和敬翔可以说是一时瑜亮,佐助朱温成就霸业,但是畅意人生,总有尽时。朱温在被其子弑杀之后,李振也被继任之君朱友贞所弃,和敬翔都失了势,后来人赵岩、张汉杰上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他也只能称病不朝。朱温作为朱温安插在唐庭的楔子,李振自然有左右朝堂的能力,也就无怪乎会颐指气使,因为他背后代表的是朱温,这位手眼通天,势力如日中天的梁王。大太监刘季述,兴废立之事,李振劝谏朱温抓住机会起兵清君侧,当时李振掷地有声的话是这样说的“行正道则大勋可立”。朱温也才恍然大悟。等到昭宗复位,自然朱温也就更是声名卓著。后来朱温杀了宰相崔胤,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唐昭宗迁都洛阳,其实朱温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面子问题在自己还没有绝对实力时,还是要做的。便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敬翔和敬翔一样,作为一名被科举阻塞进阶道路的落地秀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华,成就了其功绩。但又与敬翔不一样的就是,当后梁被灭,朱友贞自杀,李存勖入汴;敬翔选择了誓死不从,而李振则选择了前去拜谒请罪,以至于被郭崇韬讥笑:人们都说李振是一代奇才,今儿个见了,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而已。末帝即位,赵、张二族用事,遂为所间,谋猷献替,多不见从,振每称疾避事。龙德末,闲居私第将期矣,晋主入汴,振谒见首罪,郭崇韬指振谓人曰:“人言李振乃一代奇才,吾今见之,乃常人耳!”会段凝等疏梁氏权要之臣,振与敬翔等同日族诛。不知道与李振与敬翔被族灭的那天,他会不会后悔自己请罪的举动?可以肯定的就是颐指气使,自然是不会有了。作为累世死敌,从朱温上源驿暗算李克用,到梁晋数次大战,李存勖又怎么会饶恕你这个朱温的重要谋臣?李振又怎么会不懂呢?面对生与死,他选择了最不应该的抉择,本已是死局,又何必再给自己添上一笔黑。更为可笑的是,自己所言的浊流也被薛居正这位《旧五代史》的编纂者,用来嘲讽其为人。史臣曰:敬翔、李振,始辅霸图,终成帝业。及国之亡也,一则殒命以明节,一则视息以偷生,以此较之,翔为优矣。振始有浊流之言,终取赤族之祸,报应之事,固以昭然。颐指气使,意思是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傲慢神气,含贬义,而这里李振将这种得意与傲慢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李振的颐指气使,是来源于其背后的靠山朱温,但靠山一倒,又有什么资本呢再颐指气使呢?人无常势,水无常形,正是也,所以说志得意满,颐指气使自然是要不得的。(图片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必删)参考资料:《旧五代史》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