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诗诗亦画雷晓宁老师赠纵横驰骋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259289.html

著名绘画大师雷晓宁简介:

雷晓宁,字雨田,号湘人,石头人,年生,祖籍湖南,长期生活在南京从事艺术创作与绘画。自幼开始习画,师从著名画家赵良翰先生(吕凤子学生),和著名美术教育家、理论家、画家刘汝醴教授(徐悲鸿学生),与当代艺术大师亚明先生,多年来主攻中国画、雕塑,尤擅画马,其作品名扬海内外,被画坛誉为“当代第一马”。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并被出版为海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收藏。

画中有诗诗亦画飒沓青骊跃紫骝

——雷晓宁老师所赠《纵横驰骋比翼双飞》感怀

文/陈艺鸣

子男陈远兮婚礼当天,好友带来贺礼——请雷晓宁老师为祝福新人而作的一幅国画。雷老师是丹青国手,“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这份大礼,过于厚重。

满怀欣喜、感激和期盼,小心翼翼打开画盒,徐徐展图,令人耳目一新的惊喜豁然而至:“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杜甫诗句引用于此确实是贴切不过了!

画中二马,一青黑,一赤红,昂首奋蹄,扬鬃逸尾,并肩比翼;洋溢着青春作伴、一往无前的蓬勃朝气。作为画界外行,要说“形神兼备、肉骨俱佳、精气充沛、情韵盎然”,则虽有感觉,却无法也不敢班门弄斧,妄加置喙。然而身为一名略知文史的教书匠,倒是油然而生了一种直觉:若从“精、气、神、势、形、情、色”等虚实诸方面延展联想,或许对此画的底蕴及传承有了点滴领悟。至少以为,中国马文化的深厚悠久、影响巨大,诗人和画家的灵犀相通,诗情和画意的相融相映,古人和今人的文道相传、意境相承,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交织等等,这些都是值得体会、值得温故知新“久叹嗟”的。

语言学家认为,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汉语中关于“马”的语词极其丰富,《诗句》中反映马的专有名词就有数十个;《说文解字》“马”部收字多个,《康熙字典》则收录多个。足见古代华夏民族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对马的重视和依赖,因此而观察细致,描述生动。例如,几千年前,大致相当于现在黑、红两种颜色的马匹,根据部位、形状及色泽深浅程度有所不同,又分别特称之为“骐”、“駽”、“骊”,和“骍”、“騟”、“骝”等等,区别可谓细致入微:

骐(qí),青黑色马。《说文解字》:“马青骊,文如博棊也”。《诗经·小雅·采芑》:“乘其四骐,四骐翼翼。”

駽(xun),铁黑色马。《说文解字》段注:“谓深黑色而带青色也”。《诗经·鲁颂·有駜》:“有駜有駜,駜彼乘駽”。

骊(lí),深黑色马。《小尔雅》:“骊,黑也。”《诗经·齐风·载驱》:“四骊济济,垂辔沵沵。”

骍(xng),赤色马。《诗经》毛传:“赤黄曰骍。”《诗经·鲁颂·駉》:“有骍有骐,以车伾伾。”

騟(yú),紫色马。《玉篇》:“紫色马。”《博物志》“八骏”之中有“騧騟。”

骝(liú),赤色马。《说文解字》段注:“赤馬黑毛尾也。”《集韵》:“亦作駠。”

此外,还有赤毛白腹的“騵”(yuán);红白杂毛的“驳”(bó);身黑胯白的“驈”(yù);马苍黑杂毛的“骓”(zhu)……这几例都是非纯色的黑马、赤马。更有色泽是既黑又赤的“驖”(ti):《说文解字》段注:“马赤黑色。谓黑色而带赤色也。”《玉篇》:“马如铁,赤黑色。”《诗经·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上述引证,爬梳固然近于繁琐,却也由此觅得一个猜想:莫非上古时期,绘画手段有限,只得以诗代画?想来也是,唯其诗中有画、诗如其画、化诗为画,《诗经》文字版的“群马图”因之栩栩如生而流传千载。

中古以降,“马”之词汇,双音节居多,语义也有所变化。例如:

骐——骐驎、骐骥。泛指骏马,“青黑色”之义消失。

“金鞭频策骐驎马”(唐·欧阳炯《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买骨须求骐骥骨”(唐·徐夤《偶题二首》)。

駽——青骊。《说文解字》段注:“青骊马。谓深黑色而戴青色也。”传世文献中,“駽”字冷僻罕用。

骊——骏骊、骊驹、青骊。皆泛指黑色骏马,“青骊”则多偏义青黑色。

“疲驽岂敢攀骏骊”(宋·梅尧臣《依韵酬永叔再示》);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唐·韩翃《送李明府赴滑州》)。

骍——紫骍。《毛传》孔颖达疏:“骍为纯赤色”;“紫骍”则偏义紫色。

“怀夏后之九代,想陈王之紫骍”(《梁书·张率传》);

“鸣笳朱鹭起,叠鼓紫骍豪”(唐·李德裕《寒食日三殿侍宴》)。

騟——紫马。“騟”字冷僻,个别用于马之专名,如:唐代“決波騟”(《酉阳杂俎·忠志》)、宋代“义騟”(《桯史》卷五)、清代“太平騟”(《日下旧闻·宫室五》)。

“紫马西来疑是梦”(宋·詹玉《洞仙歌·刘守之任》)。

骝——骅骝、赤马、紫骝。“骅骝”多泛指骏马;《穆天子传》作“华骝”,周穆王八骏之一,郭璞注:“色如华而赤,今名骠赤者为枣骝。骝,赤马也。”“赤马”《全唐诗》仅见三处,宋词、元曲未曾觅得,不知是否因“赤马红羊劫”之故?“紫骝”,即“骝”语义及音节的延展,《玉篇》则直注“骝”为“紫骝马”。亦作“紫骅骝”、“枣骝”。

“骅骝一日行千里”(唐·杜荀鹤《八骏图》);

“青牛游华岳,赤马走吴宫”(唐·骆宾王《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

“丝鞘如电紫骝鸣”(宋·洪瑹《浪淘沙》);

“状元稳坐紫骅骝,褐罗伞下逞风流”(元·关汉卿《裴度还带》)。

以上种种,之所以饾饤獭祭,不以为嫌,乃是因为甚喜雷老师所赠二马,唯未知其名属,心心念之,故窃臆之:名家出手,定是不凡;大师挥毫,必有所以,当是既有现实之写生临摹勾勒积累,又有意象之涵泳熔铸孕化升华,可谓一气呵成于后,而胸有成马在先。然而,却不知古今宝马名驹灿若星辰,以己之鄙陋,尝试按图索骥,庶几弄巧成拙了。不过一番笨功夫也有收获,诗文瀚海,俯拾皆珍宝。“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王维《燕支行》,金戈铁马,鼓角铮鸣,史诗如画。我读此诗,我观此画,我心戚戚,青骊紫骝,我家宝驹,此其谓乎!

前人说得好:“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而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心有所向,境亦升华。再看雷老师《纵横驰骋比翼双飞》,龙驹神骏,卓立天骨,名至实归,感悟自是不同。

意犹未尽,不妨再完整引用歌咏青骊和紫骝的唐诗各一首,姑且以此结题。

骢马

唐·霍总

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

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紫骝马

唐·秦韬玉

渥洼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

膘大宜悬银压胯,力浑欺著玉衔头。

生狞弄影风随步,踥蹀冲尘汗满沟。

若遇丈夫能控驭,任从骑取觅封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