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太子的奴才,因为遭到主子的冷遇,竟然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paisufa.com/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年-年),国祚总共55年,这么短的一瞬,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惊鸿一瞥了。

但就像泰戈尔在散文诗《萤火虫》中所描述的那样:“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的确,南朝的梁是短暂的,但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的许多宝贵东西却是惊艳的。

由于开国皇帝萧衍对文化的重视,也使得举国上下充满了文化气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萧梁一朝在统治时间不算太长的五十五年里,却涌现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

重要的作品有《昭明文选》、《宋书》、《南齐书》、《文心雕龙》、《诗品》等。

文学名士如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瘐信、刘昭、刘峻、陶弘景、萧统、沈约、萧子良、刘勰和钟嵘等等。

这种文学的瞬间爆发所达到的繁荣程度,简直可以和历史上的盛唐和北宋相比肩了。

其中的《昭明文选》,就是由太子萧统带领一帮文化精英,亲自完成的。

《昭明文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多位作者的诗文余篇,是一部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在这部总集里,把我国先秦两汉以来文史哲不分的现象作了梳理和区分,认为经史诸子都以立意纪事为本,不属词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的文章才能入选。

这也就是说,只有善用典故成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的文章,才合乎标准,《昭明文选》正是以此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第一部选集。

由于《昭明文选》选材严谨、注重词藻,所选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过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视为文学的教科书,是士子们必读的一部书,千余年来流传不衰。

大诗人杜甫教育他的儿子宗武要“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到了宋代,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谚(陆游《老学庵笔记》)。

一般认为,《昭明文选》编成于公元——年之间。

但就是这么一个有才气的太子,最后的结局却不好,在皇帝的猜疑下郁郁而终,让人听了不由得唏嘘不已。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古代大凡文人,由于先进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绝大部分都很早脱离了蒙昧,进入了开智状态。随着进化的逐步加深,脾气秉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太子萧统就是典型的这类人。

据史载,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

在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

听说儿子因为母亲的缘故变成这样,梁武帝是既宽慰又心疼,于是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就这么一个仁厚孝子,一个心地善良的少年,当遇到奸佞小人时,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太子萧统的身边,有一个太监,名字叫鲍邈之。平日里鲍邈之腿脚勤,有眼色,很得太子的信任。鲍邈之也每每为此而沾沾自喜。

公元年十一月十五日,萧统的母亲,贵嫔丁令光去世。过了不久,母亲的生日到了,他要为母亲做“生忌”。

过去所谓的生忌,就是已经故去的人的生日诞辰纪念日。在那天通常人们会购买祭品拜祭已故之人,以表达思念之情。在这一天内家里的主子和仆人都要忌娱乐。

生忌的这天夜里,恰巧是鲍邈之值宿。在寒冷的冬日里,他和同伴在祭品前烤着火,静静的守着更。

报时的梆子声不时的响起,在万物俱寂的夜里,传的很远。

待到戌时,鲍邈之看着圆圆的月亮,感到有些寂寞难耐,于是告诉同伴,自己要去小解。

解手回来时,路过宫女们的门房,看到房间内灯光还亮着,便蹑手蹑脚的进来查看。

原来,这些值守的宫女不但没有歇息,也都在那里忙活着。鲍邈之随即就进去和她们嬉闹起来。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时间是恒定的,自从爱因斯坦出世以后,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他最伟大的科学贡献就是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对论。当这部理论著作发表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科学家看得懂。

有那么一天,一群年轻人围着爱因斯坦,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只好遵命,他用最浅显的话向人们解释道:“打个比方吧,你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喏,这就是相对论!”

这个典故放在鲍邈之这里恰恰适用。

在调侃嬉闹中,不知不觉时间都已经到了深夜,但鲍邈之却没有觉察。

正在和宫女们云山雾罩的海侃呢,突然外面一阵骚动,原来是萧统睡不着觉,带着人在宫殿各处巡视呢。

萧统看到鲍邈之不在祭堂好好值守,竟然跑到后宫来和宫女们鬼混,十分生气。

要是别的皇储看到在母亲的祭奠日子里,奴才们有这种表现,对于违规者不杀也得严惩。但太子萧统宅心仁厚,只是很生气的训斥了鲍邈之两句,并没有治他罪。

鲍邈之受到训斥,赶紧灰溜溜的跑到祭堂值守去了。

萧统虽然原谅了鲍邈之的这大不敬之罪,但以后每见到鲍邈之,心里头总是有一种抹不去的阴影,从此以后就开始冷落起鲍邈之来。

鲍邈之一开始后悔了许多时日,慢慢的看到事情过去了,也就放下了心。一心幻想着用自己的玲珑之心换回昔日主子的信任。

但俗话说得好,破镜重圆伤痕在,覆水收回难满杯。有些东西一旦失去,那是再也回不来了。

看到太子对自己日益冷淡的表情,鲍邈之由期盼,逐渐的变成了怨恨。现在他不是一心思摸着怎么把工作干好,而是琢磨着怎么来给太子“摆一道”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寻找了很久,鲍邈之终于找到一个机会。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寿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活了八十六岁。

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晚年免不了头疼脑热的。鲍邈之听说皇上身体不适,赶来探望,探望时顺便给太子楔了一个橛子,他告密说太子请道士作法,埋蜡鹅咒皇上早死,密谋夺权篡位。

梁武帝为何相信了他的鬼话,只因自己在位时间太长了,太子苦苦等候了近三十年,从襁褓中的孩子长大成人了,但自己还健康常在,等不及是有可能的。于是父子之间产生了嫌隙。

萧统无端的受此不白之冤,又无法辩解,气急交加,一病不起,不久竟驾鹤西去,时年31岁。

等萧统死后,梁武帝才良心发现,厚葬了他。给他的谥号为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于安宁陵。

萧统被干掉了,鲍邈之终于出了心头的一口恶气。

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萧统死后,他的弟弟萧纲当上了太子。这时恰好鲍邈之犯事了,罪名是拐骗人口。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这个并不是死罪,最多打几十棍子充军就完事了。但太子萧纲想到哥哥昭明太子的冤屈,于是就将鲍邈之定成了死罪,一刀砍了。

就这样,鲍邈之又到他的主子萧统太子那里去报到了。

至于到了那里,萧统是否还有过去那种宽大为怀的胸襟来接纳这位旧奴才呢?

这个只有鲍邈之自己知道了。

参考资料:

《梁书》南朝·姚察姚思廉

《南史》唐·李延寿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