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的陈庆之文弱不善弓弩骑马,为何被

说起陈庆之,除了关心历史军事者之外,很多人会觉得陌生。

可以说,如果要评中国古代十大战神,陈庆之绝对会入列。

我们就说他的一个代表性战绩:率七千人,千里作战,力敌几十万人,连续攻取32城!

这个战绩的过程是这样的:公元年,南朝梁武帝派陈庆之率军七千,北伐北魏。在约半年时间内,以少胜多,屡败魏军,历经大小47战、攻取32城,一度攻占北魏都城洛阳,天下为之震动。

更令人惊掉下巴的是,陈庆之并不是标准的武将,而是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不善骑马!而且在谋略、军事指挥方面,他在历史上也不出名。

你说神奇吧?!想必会有人说这是民间传说故事。

然而官方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梁书》中对此事却有记载:

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铚县就是今天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距离河南省洛阳市约五百公里。

这个作战距离今天看来不算远,但在古代交通落后的条件下已算远了,也就是行军千里作战。

这是继东晋永和十二年(年)桓温北伐占领洛阳后,相隔近二百年,南朝的政权国家北伐攻入北方最远、影响最大的一次。

尤其是,单程行军千里,历经大小47战、攻取32城,可想而知战斗的密集性和战胜的难度。

这个神奇的战绩,可信度有多高,在于你了。

但遗憾的是,陈庆之攻占洛阳不久,北魏重兵回师洛阳。陈庆之寡不敌众而惨败,化妆成僧人躲过北魏军队的搜捕,只身辗转潜回梁国。这也算是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

随之,梁武帝对陈庆之大加封赏,升为右卫将军,封为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败军之将还能升官、封侯?

陈庆之完全有资格。因为他这次率军千里北伐,虽败犹荣。

而且此战之前,陈庆之已立有战功,出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加号飙勇将军,赐爵关内侯。这次的升官,只是又上了一个台阶,不是平步青云。

而且本文开头说的只是陈庆之的著名战绩之一。

此战之后,他也不断立下战功:参加悬瓠之战,击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楚城之战,击破东魏贵族孙腾等人;特别是率军击破东魏名将侯景,因而进号仁威将军。

由此,他也成为梁国的名将、重臣。而且他死后,长子陈昭得以继承爵位。

那么问题来了:前面说了陈庆之文弱,怎么能成为名将?又怎能不断取得卓越战绩呢?

答案就是:天分+能力+运气,成就了陈庆之。

陈庆之出身寒门,年轻时候成为梁武帝萧衍的随从,因为忠心、能干,逐渐受到欣赏、重用,从朝廷文臣跨入军事领域。

他从率兵护送、接应开始,逐渐参战,一步步成长为军队统领、名将。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天分和智商、情商,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他富有谋略和胆略,同时善于把握战机。可以说具有军事天分。

而且,他自己生活朴素,与部属们同甘共苦,善待部属,常把钱财和梁帝的赏赐分给部属。因而能得到部下拥戴,愿效死力。

象陈庆之这种统兵的文臣,历史上不少,甚至做的比他还专业、优秀、出名。例如诸葛亮等文臣、儒将。

但是偏偏陈庆之能够屡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创造战争奇迹。

显然,陈庆之能够取得成功,有贵人提携,给予机会,加上自己的超群能力,并且抓住机会,因而不断取得了成功。也即,天分、能力、运气,缺一不可。

所以说,陈庆之不是孔武有力,却是一代名将;不是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却取得了惊人的战绩。

他就是个神话般的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