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出自安徽诗人的悯农,安

北京医院皮肤病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663.html

今天咱们接着讲述安徽名人馆里的故事,在名人馆里参观是个苦差事,质量量太大,这不,两个小时过去了,才走到第三展厅,加油。

安徽名人馆座落于巢湖之滨的草坡高台之上,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万平方米。名人馆免费开放参观,开馆时间为9:00至17:00,周一闭馆。旅行中,我也曾数次在周一赶往博物馆,吃了闭门羹,要长点记性了。

去安徽名人馆还是比较方便的,从火车站坐地铁1号线云谷路站下,转路公交渡江战役纪念馆站下车即到。

名人馆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八大展厅,共收录多位名人,其中重点展出的有95组余位,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集聚名人最多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三展厅,此展厅的主题是文化繁荣时的先人(隋唐至宋元),这又是个知识量极大的展厅。

第三展厅前言中写道:淮河涛声依旧,长江波浪奔涌。历史演进到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空前繁荣时期,金乔觉驻锡九华山,道教兴盛于齐云山。李绅、杜荀鹤、张孝祥以及李白、白居易、杜牧、刘禹锡、欧阳修等寄情山水,笔下生辉。铁面无私的清官包拯,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昇和王祯,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宋画第一”的李公麟,都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这里是《诗人咏安徽》展台,在醒目位置有三个人物雕像,一位是我们很熟悉的“诗仙”李白,另外两位是安徽籍的大诗人李绅和杜荀鹤。

本展台重点介绍了两位安徽籍的大诗人。李绅(年-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杜荀鹤(约—约),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李太白集》里咏安徽山水风情的诗有多首。其中,描写宣城敬亭山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描述安徽马鞍山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泾县桃花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经典诗句广为流传。

白居易(年-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居士。祖籍太原,庸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宜至左拾遗、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敢于言事。青少年,生活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市)。有好友5大,称“符离子”,泛舟游湖,登山赋诗。两次游学宣州(今安徽宣城市)。有《忆江南》《紫毫笔》《红线毯》等关于宣州的名诗。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触及时政弊端和社会矛盾,流传广泛。著有《白氏长庆集》。

刘禹锡(年—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长庆四年(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沿长江东下,游览池州宣州,写下了许多纪行诗。

刘禹锡故居自宋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多亩。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

那首《陋室铭》更是脍炙人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杜牧(年-约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在宣州和池州任职时,游览山水,创作了诸多吟诵安徽名胜的诗篇。特别是写池州近郊杏花村的《清明》诗最为著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历史上,欧阳修、苏轼和王安石等诗人,也有很多咏叹安徽的诗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醉翁亭就在安徽滁州。

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的天门山,就是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

待续,我们接着讲述名人馆里的故事。脍炙人口的《醒世歌》,终于知道作者了,安徽名人馆里的故事从小听到大“花木兰”,原来是安徽亳州人,安徽名人馆里讲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