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萧郎是路人,这萧郎是何许人

北京手足癣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210410/8833710.html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唐代诗人崔郊的传世之作《赠去婢》。这首诗中的“萧郎”是何许人!结局如何!

崔郊,生平记载不详,唐朝唐宪宗元和年间的秀才,《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一首诗。现存的介绍就是这些,能够被人们时常提起的就是他的《赠去婢》,特别是其中的动人故事。

崔郊的姑母家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但后来被崔郊的姑母发现以后,惨遭姑母棒打鸳鸯,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从此阻断了崔郊和这个女子的往来。崔郊念念不忘,思慕不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去婢》。

在大唐盛世,写诗的人是幸福的,虽然那会还没有报纸刊物,也没有稿费版税,但同样不逊色今天的著名诗人。那时,一首小诗可以打通官场的上升通道,如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皇帝读了十分欣赏,立即赏赐给韩翃官职。诗歌可以作为敲门,但最为神奇的是抱得美人归的崔郊,一个文弱的秀才还获得官儿倒贴2万钱的大礼。

好事多磨,当然还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崔郊遇上好人了。那于頔可是性情中人,手中有权,但在这件事上却不作淫威;见美女,虽不是坐怀不乱的圣人,但成人之姻缘即是其美德。当于頔读到秀才崔郊动情的这首诗后,官儿的善情从心底升起,他不但让崔郊把婢女领去,同时还搭上2万钱喜钱,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件事,后来成为诗坛的佳话,经过千年的洗礼依然温馨可人。

话至此,有一个问题却隐藏于其中,崔郊那小子为何在诗里不直接写“崔郎”?而是绕着弯子用“萧郎”来表白自己的心思呢?难道是心虚不成而遮遮掩掩!这一疑问,据一些学者研究,在《全唐诗》中,许多爱情诗中的女主人公所思慕的恋人都叫“萧郎”,再拓展到唐以后的宋、清也都是这么个用法,而在唐以前则未见这种用法。这是怎么回事呢!“萧郎”就是“情郎”的出处,说法不一,其中令人较为信服的有两种。

一种说法源于汉代刘向《列仙传》讲述的故事:“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风鸣,居数年,吹似风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风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日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也许就是这段近乎神话般的记述,秦穆公行好心做善事,最终弄玉和萧史乘凤凰双双升空飞去,去过仙人生活,给世间凡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最后官方还建凤女祠,文人跟着添油加醋,祠里就不时地传出箫声,呼唤人们对爱情的且珍且惜。再后来“弄玉”便泛指美女或仙女;“萧史”就是情郎或佳偶,即称“萧郎”。

另一种说法是有点令人匪夷所思,“萧郎”指的是梁武帝萧衍。《梁书武帝纪上》:“迁卫将军王检东阁祭酒,俭一见(萧衍),深相器异,谓卢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这个萧郎,就是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

梁武帝在位47年,晚年曾4次脱下龙袍出家,享年86岁。他以不近女色、一心礼佛和高寿著称。“萧郎”的头衔怎么安到了他的头上!有点令人丈二和尚摸不头脑的感觉,但这是学者们研究的结果,也许是有成就的男人,值得女子爱恋吧!(文/蔡驷读历史图/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