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别范安成,抒发自己老而不得不与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本文乃“初遇穿白色衬衫的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别范安成沈约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一樽酒

沈约(-),字休文,南朝梁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文。南朝宋时,起家奉朝请,累迁至尚书度支郎。入齐,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家令,后为竟陵王萧子良“竟陵八友”。齐明帝时,为五兵尚书,迁国子祭酒。永元三年,萧衍率兵东下,攻入建康,沈约与范云劝进有功,次年萧衍代齐为帝,建立梁朝,以约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候。最后官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加持进。卒益日隐。为齐梁文坛领袖,与谢朓等人共创“永明体”,提出“四声”、“八病”之说,为韵文创作开辟了新道路。

萧衍

其诗风格清丽,今存一百七十余首。有《宋书》传世,明人辑有《沈隐候集》,《梁书》卷一三及《南史》卷五七有传。范安成,名岫,字懋宾,宋、齐、梁三朝文人、学者。据《梁书·范岫传》载:他幼年时,即受到外祖颜延之所称赏。宋明帝时起家奉朝请,与沈约俱为蔡兴宗所礼遇。入齐后,为竟陵王萧子良记室参军,迁文惠太子家令,与沈约均以文才受到赏识。齐明帝时曾为安成内史,故称为“范安成”。他与沈约两人都是幼年丧父,又几次官衔相同,共历三朝,因此交谊甚厚,在写此诗时,两人均在五十岁以上,所以这既是一首离别诗,也是一首咏老诗,颇受历代诗选家的重视。

范安成入齐后,曾为竟陵王萧子良记室参

开头两句,先从少年时期离别写起,立此存照,以便与老年相别作对比:“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人最美好的时期,莫过于少年。那时,血气方刚,无忧无虑,充满了豪情意气,根本就没有把离别当回事,总以为见面很容易,无须挂在心上。真可谓“少年不识离滋味”。这里的“易”字,写出了少年涉世未深的特点。所以谭元春云:“易前期’三字妙,少年士气使然”(《古诗归》)。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对离别的认识也就大不相同了:“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少年涉世未深

现在,我和你都已进入衰老之年,再也不能像少年时那样,说分别就分别了。须知,老年体力衰弱,朝不保夕,一旦分离再要相见,谈何容易。这两句和前两句相比,情绪由轻松而转向沉重,多了一份经验,多了一份体会,把老人离别时的心境,尽都写了出来。诚如钟惺所云:“‘及尔同衰暮’,‘同’字妙,别离者境参一,盛壮人便不知。‘非复别离时’,老杜‘离别已昨日,因见古人情’含吐深妙,可敌此四句”(《古诗归》)。五六两句,承“衰暮”之意而生发,写饮酒别时的情景:“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饮酒相别

老友就要分别了,诗人不是陈情,而是劝酒:请再喝一杯吧,不要以为此酒味道淡薄,微不足道,咱们今日离别之后,各自均已步入衰弱的老年,再想相逢时端起酒杯共饮,恐怕是难有机会了。虽是平平道来,却含有深情厚意,体现了老友之间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对于这两句,李善注《文选》引蜀志云:“宋预聘吴,孙权捉预手日:‘今君年长,孤已老,恐不复相见也。”由此可见,这两句很有典型性,是对老年惜别心情一种高度的艺术慨恬。结尾两句,运用典故,对“明日难重持”加以深化:“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端起酒杯共饮

《韩非子》载:“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是者三。”这两句由此化出,意思是说:这次分别后,又各在一方,就是在梦中也难以相寻,相思之情用什么来安慰呢?以此结束全诗,用典不露痕迹,字里行间,充满了多少老而离别的伤感与悲痛!综观全诗,一片真气,凝重不浮,具有汉魏之风,故此深受评论家的赞许。陈祚明说:“其情宛似《十九首》,远超潘陆,何论颜鲍?其调则稍以平近,微逊汉魏”(《采菽堂古诗选)。沈得潜说:“一片真气流出。句句转,字字厚,去《十九首》不远”(《古诗源》)。陈、沈二人的评论,只是诸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家,虽然推举甚高,但并非溢美之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