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梅长苏原型一介书生却成为千古第

提到中国古代名将,大家一定想到的都是“关、张、赵、马、黄”之类的冲锋陷阵的英雄人物吧?提到抗击外来侵略的名将,大家恐怕不自觉的都会想到岳飞、卫青、霍去病等人吧?

那么今天要说的这个人物,恐怕就没几个人能够记起他的名字了,甚至恐怕听过这个名字的人都不多。

大家都看过前段时间的热播剧《琅琊榜》一定对里面的男主“梅长苏”人像深刻。这样一个人却不是完全虚构的,也有其历史原型。他的原型就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名将——陈庆之,也有人称“陈白袍”。

就连毛泽东主席对陈庆之的评价也是超高的,甚至在读到《南史.陈庆之传》时还留下过“再读此传,为之神往”的批注。

那么这个陈庆之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又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这样推崇呢?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出身寒门。没有什么高门嫌贵的背景,完全是靠自己的本是上位。与电视剧中的梅长苏略有不同,他不是梁武帝的儿子的宠臣,而是梁武帝本人的宠臣。

在《梁书陈庆之传》中对陈庆之的评价是“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就是说他,为人谨慎、不好奢华、不通音律、不会骑马、不会射箭,只善于抚慰士卒,使得士卒愿意为他效死力。

梁武帝

陈庆之,自幼跟随萧衍(后来的梁武帝),萧衍喜欢下棋,陈庆之也喜欢下棋,两个人志趣相投,经常从天命下到天黑;从天黑下到天明。由此深受萧衍宠信,待萧衍受南齐末帝萧宝融“禅让”登基称帝之后,被任命为主书,陈庆之散尽家财为梁武帝招募贤士,梁武帝更佳喜爱陈庆之,陈庆之当时年仅十八岁。

公元年,陈庆之四十一岁的时候,才开始第一次领兵。当时北魏(鲜卑)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北内部叛乱遭到镇压,于是就在彭城准备投降南梁,请求南梁派兵接应。陈庆之受命为武威将军,率军前去接应。

陈庆之

第二年,南梁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由陈庆之假节、总知军事。北魏的豫州刺史李宪得到大军来袭的消息,立即派遣自己的儿子李长钧再修筑两个城池来抵抗,陈庆之全部攻占,李宪投降。

公元年,梁武帝认命寻阳太守韦放领军进攻北魏涡阳城,北魏孝明帝派将军元昭率军5万前来增援,韦放认为敌军兵锋正盛不宜强攻,暂且必让。陈庆之反对,据《南史.陈庆之传》记载“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陈庆之与麾下五百骑当夜突袭北魏军,击溃其先锋部队。陈庆之又乘胜西进,背靠涡阳与北魏军对峙,两军交战上百次,从春天一直打到冬天。北魏军见久攻不下,就在梁军的外围筑起十三道营垒,想要困死梁军,陈庆之亲自率兵连破四道营垒,这是涡阳城内的北魏守将王纬闻讯料想大势已去,便出城投降。北魏援军在得知涡阳城已经陷落,也就无心再战,其余九道营垒的防线也随之崩溃。

公元年,北魏发生内乱,北魏北海王元颢亲自到南梁来请降,并请求梁武帝能够出兵帮助他称帝。梁武帝策封元颢为魏王,并任命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人护送元颢北归。元颢回到涣水后立即称帝,并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

陈庆之,由此,开始北伐。先后攻克荥阳、睢阳。

第二年北魏大将邱大千率领7万北魏军分别修筑就座城池以抵抗梁军的进攻。陈庆之率军以对7万的兵力对比,创造了一日之内攻占三城的战争史上的奇迹,生擒魏将邱大千。这个时候正好遇到北魏济阴王元晖业率领2万魏军来救援邱大千,与陈庆之相遇,陈庆之率部全歼2万魏军,并辎重车辆辆,生擒元晖业。(由于部队数量和辎重车辆比例不协调,作者认为,这很有可能不是一支增援部队,而是一支规模不小的辎重部队,但不管怎么说,陈庆之仍然还是又一次以少数部队击败了三倍于己的敌军。)

之后,陈庆之每年都要率军出战北伐,每战必胜。又因为陈庆之平时总是还穿一身白袍,所以也有人称他为“陈白袍”。

当时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可以想见,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和将领,对陈庆之的恐惧程度。

名将的最后一战是在公元年,北魏大将侯景南下,贡献南梁的楚州,生擒楚州刺史桓和。然后进军淮水。

陈庆之奉命拒敌,将侯景军击败,当时天降大雪,侯景落荒而逃,连辎重都没有来得及带走。

另据《南史.陈庆之传》记载“大同二年(年),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

这就是《琅琊榜》中,誉王放粮赈济灾民的桥段的由来。

公元年,陈庆之逝世,享年55岁,谥号武。

梁武帝萧衍对陈庆之的评价是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