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到“佛系”,我们会想到一种失去奋斗热情、无所追求、内心淡泊的生活态度。然而本文说到的这位的“佛系”皇帝,却用其雄才大略铸造了一座人生的丰碑,他既是一位纯粹的“佛系”老生,又是一位胸怀大志、多才多艺的传奇帝王,他就是南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公元-公元)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精通诗赋,又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华,他从南齐手中夺取天下,如探囊取物,他宽厚待民,纠正时弊,他一生勤奋节俭,笔耕不辍,他笃信佛教,曾建造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因为晚年一个疏忽,他最终丧命于叛逆之手。
萧衍年轻时是颇有成就的文学青年。他生于南朝齐国,与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是族亲。他年轻时恰逢永明时期,文学大盛,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人一起游学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号曰“竟陵八友”,他有极高的文学天赋,出口成章,创作的诗赋文章语言华美,至今还有作品流传。
萧衍又是一位通过谋略与武力夺取天下的开国皇帝。萧衍并没有沉溺于文学,后来担任军队要职,曾经两战北魏,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南朝齐国末期,国内动荡,东昏侯萧宝卷继位,为人暴虐,擅杀大臣,朝廷中人人自危。萧衍时任雍州刺史,他透彻分析国家形势后,对部下说:“新任国君昏聩,朝廷重臣轮流掌权,政出多门,天下将乱。《诗》经里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何况现在朝中有六个重臣,我预计不久天下将乱,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永元二年(公元年),萧衍于雍州起兵,他用计谋轻松得到荆州的支持,很快兵临建康,消灭了东昏侯,掌管军国大事,第二年又逼迫齐和帝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从起兵到夺取帝位,仅用时一年多,萧衍时年38岁。
萧衍勤奋节俭。他“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即位后勤于政务,孜孜不知倦怠。他生活简朴,御膳没有肉食,只有豆羹粗粮,身穿布衣,一顶帽子能戴三年,一条被子用二年,皇宫众妃也是衣着简单。
萧衍酷爱读书,精研儒道思想,对佛经有很深造诣。身为九五至尊,“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冬天夜里读书到四更,烛光下秉笔触寒,手指僵冻,为之皴裂。萧衍对儒道经典著作深有研究,还注疏作解,有著作《周易讲疏》,《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等凡二百馀卷,王侯朝臣有质疑的地方,高祖都为他们一一解释。他不满断代史的写法,命人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他颇为自负地对臣下说:“我造《通史》,众史可废。”可惜,这部史著今已失传。
当然,萧衍最为人所知的还是笃信佛教。他大量兴建佛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在当皇帝期间,他曾三次出家去当和尚。《梁书》中记载,公元年、年、年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他和普通的僧人一样,每天粗茶淡饭,身披袈裟,口念佛号。对他这种任性的做法,大臣们不满意又没有办法,满朝文武使出浑身解数,一哭二闹,也没效果。最后,大家聚在一块商量,合伙凑了“一亿万钱”,才把梁武帝“赎身”出来。他出家三次,每次“赎身”都要向寺院捐赠大量钱财。
公元年,历史上著名的叛乱事件“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侯景本是北齐将领,手握重兵,齐神武帝高欢知道他是个不忠的人,临死就想除掉侯景,侯景无路可走,来投奔南梁。梁众臣都认为不宜接纳侯景,但梁武帝一来可能是老糊涂了,一来可能是信佛的原因,有菩萨心肠,就接受了侯景的归降,并委以重任。
果然,不久侯景又背叛南梁,并带兵进攻首都建康。由于勤王军队动作缓慢,侯景于年占领健康,把梁武帝围困在文德殿,断绝食物供应,86岁的老皇帝未能够寿终正寝,惨遭饿死。
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在文学、军事、政治、佛学领域均有建树,这样的奇人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可惜后期没能专注于国家政务,以致晚节不保,落得如此下场。
梁武帝经历了辉煌的巅峰,也享受过“佛系”的平静,他的一生虽然以悲剧收场,但这无碍他人生绚烂的传奇。有起有落,有风浪有涟漪,也许这种“佛系”才是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