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发展史四佛教在魏晋时期的崛起

治疗白癜风北京中科 http://nb.ifeng.com/a/20180410/6493214_0.shtml

从公元年的黄巾起义到公元年唐朝建立,期间大约五百年整个中国一直处在连绵不绝的冲突和混乱之中。从黄巾起义到汉末争雄,然后进入三国时代,好不容易西晋一统天下,没多久又爆发了“八王之乱”进入了东晋十六国时代。然后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迭,北方也经历了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的变迁,之后隋朝实现了统一。然而隋朝建立不久又爆发了起义,直到唐朝的到来,天下才真正安定下来。

战争和混乱的连续发生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痛苦,使他们产生了不稳定感和人生虚无的感受。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许以来世的宗教诉求变得极为强烈。与此同时,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种社会背景和佛教的影响也促进了中国本土道教的逐步形成、发展和壮大。

东晋高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生于公元年,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

7岁时随母亲出家,拜高僧佛图舌弥(4世纪中叶龟兹最有造诣的小乘佛教高僧)为师。鸠摩罗什的学习能力超乎人的想象,他一天之内能背诵字的经书,而且能理解经书的奥义。

9岁时跟随母亲离开龟兹到罽宾(今印度北部),拜名师盘头达多为师。12岁的鸠摩罗什和母亲离开罽宾,到达沙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遇到佛陀耶舍,拜其为师学习阴阳星算及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诸论。听说莎车(今新疆莎车县)有大乘佛教,于是和母亲前往莎车学习,改宗大乘佛教。

20岁时,鸠摩罗什在龟兹王宫受戒,跟随卑摩罗叉学习《十诵律》,成为一位有学识、有地位、有名望的高僧。他在龟兹国经常开坛讲法,广传大乘佛教,深受龟兹王室的重视,西域各国的国王都非常尊崇他。

40岁时,因前秦皇帝苻攻打龟兹国被吕光所俘,被逼迫罗什破戒,与龟兹王的女儿成婚。随吕光军队到达凉州(今武威)传教,17年后辗转到了长安。

姚兴(后秦第二位皇帝)信佛,非常欣赏鸠摩罗什的佛学造诣,认为如此优秀的人不能没有后代,于是献给鸠摩罗什十个伎女。鸠摩罗什为了译经事业,忍辱屈从。

公元年,51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

鸠摩罗什远近闻名,门下弟子众多。他在长安译经时,弟子已经有三千多人。他的这些弟子当中,道融、道恒、道生、僧肇、昙影、慧观、慧严、僧正、僧迁、法钦等都是罗什比较有名的弟子,后来都小有成就,后世有四圣、八俊、十哲之称。鸠摩罗什与其弟子译有《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

南朝“皇帝菩萨”,梁武帝萧衍

萧衍,南朝梁开国皇帝,在执政前期,他勤于政务、锐意进取,禁绝除习礼乐、缮甲兵以外的一切浮费,提倡节俭,妥善处理士族和一般老百姓的关系,设立国学,招五馆生,建集雅馆和士林馆,不重出身唯才是举。执政的后期,萧衍完全变了样。他从儒家转向了佛家,刚愎自用,徇私护短,纵容邪恶,笃信佛法,乱兴建寺庙,导致朝纲混乱,社会动荡,国家逐步走向衰亡。

《梁书》记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天下户口,几亡其半。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

公元年,萧衍首次前往同泰寺,选择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并颁布了大赦令。年,梁武帝在同泰寺脱下皇帝的袍服,换上僧人的僧衣,再次选择舍身出家,群臣捐款一亿赎回了“皇帝菩萨”。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年,萧衍又第四次出家,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萧衍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了理论依据,要求僧人必须吃素。这一举措对汉传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吃素的传统。在这个时期,在统治阶级的推动下,中国佛教发展迎来的第一个高峰。南朝的佛教强调出世修行,对尘世之事务不作过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