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元帝萧绎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有着超一流的才华,却有不入流的人品,身上的反差之大,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找不出几个像他这样的皇帝。
顶尖才子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史书中称其“聪悟俊朗,天才英发”,从小就酷爱读书,而且非常刻苦,一生笃学不倦,即使在他幼年因病而一只眼睛失明之后,也经常令书僮读给他听,彻夜不停。
萧绎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涉猎非常广泛,几乎到了无所不知、无所不精的程度。他的诗文、书法、绘画被称为“三绝”,尤其是五言诗和绘画,对隋唐时期诗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其绘画作品《职贡图》摹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外,他还精通儒释道、史学、医学、音乐、玄学、兵法、姓氏学、棋艺、占卜、相马等,具有很高的造诣,留下了数百卷包罗万象的著作,其中《金楼子》被列入了诸子百家学说。
若论博学多才及其综合成就,梁元帝萧绎在历朝帝王中无人可出其右,堪称古今第一人,就连词坛巨匠南唐后主李煜、书画双绝的宋徽宗赵佶等,都难以与之比肩。
双面枭雄尽管萧绎才华横溢,但他的人格却非常扭曲,表里不一,冷酷无情。萧绎早年躬行孝道,还写过一本《孝德传》,来阐述自己的孝道观念,而在年“侯景之乱”爆发之后,他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做出了许多大逆不道的举动。
梁武帝萧衍被叛军包围在都城之中,多次派人向儿子萧绎求救,但此时位高权重、手握重兵的萧绎,已经开始觊觎皇位,便故意拖延,坐视不理,致使梁武帝活活饿死在城中。随后,他并没有尽力去攻打叛军,而是为了消除继位的潜在威胁,先向自己的兄弟子侄举起了屠刀,先后发兵杀掉或攻灭了侄子萧慥、萧誉、哥哥萧纶、弟弟萧纪,并将萧纪的两个儿子俘虏后饿死。对自己的亲生骨肉,萧绎同样十分冷漠,他派自己的儿子去送死,在闻听死讯后,竟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萧绎翦除异己的目的达到后,开始全力讨伐叛军。年,侯景之乱平息,萧绎如愿地于江陵登基称帝,即为梁元帝。不过,即使当了皇帝,他仍没有放过有的萧家子孙,还派人将孙子辈的萧栋兄弟三人,沉入了水中。
萧绎的这些所作所为,世所罕见。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曾这样评价萧绎,说萧绎对于父子兄弟之恩“可谓绝矣”。
阴毒丈夫公元年,萧绎被封为湘东王,三年后,娶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徐昭佩为妃。
徐昭佩出身名门,按理说她应该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但在史书的记载中,她的口碑并不佳。
《梁书》:徐妃之无行,自致歼灭,宜哉。
《南史》:妃无容质,不见礼;妃性嗜酒;酷妒忌。
《资治通鉴》:妃丑而妒,又多失行。
由此看来,徐昭佩不仅容貌平常,而且性情乖张、嫉妒心强、德行有失。尤其在逐渐失宠之后,徐昭佩更是肆无忌惮地放飞自我,经常酗酒,化“半面妆”暗讽萧绎,苛待受宠的嫔妃,先后与多人私通,“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就出自其情人之口,这也是“徐娘半老”这个成语的由来。
也许是忌惮徐昭佩家族的显赫权势,萧绎展示了其阴毒的一面,对徐昭佩出格的行为,起初选择了隐忍,只是“绎怒而出”,并没有过多地进行惩处。后来,随着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萧绎开始发威,一怒之下竟令人把徐昭佩的行为写了出来,然后贴在了大殿之中,以一方诸侯之尊公开晒“绿帽子”,也真是活久见了。公元年,因怀疑徐昭佩杀害了一名宠姬的儿子,萧绎逼其跳井自杀,还将尸体还给了徐家,并且不允许子女、朝臣为她举哀穿孝,而是以普通老百姓的礼仪草草安葬,极尽羞辱之能事。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徐昭佩自始至终只是个王妃,并没有做过皇妃,所以她给皇帝戴绿帽子的说法是不对的,萧绎是在徐昭佩死了3年后,才做了皇帝。
千古罪人萧绎做学问是超一流的,做皇帝却是末流的。由于他胡乱决策,招惹强邻,在位仅仅三年,就引来了西魏大兵压境,并很快兵败,萧绎只好投降西魏,成为了亡国之君。然而,冥冥之中天理昭昭,萧绎随后就被侄子萧詧用土袋活活闷死,落了个悲惨的结局。
萧绎一生酷爱书籍,一直有收藏图书的习惯,到处搜罗各类古籍,辛辛苦苦地收集了多达14万卷图书。可是,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在江陵城破之际,萧绎竟然下令将所有图书全部付之一炬,熊熊大火映红了江陵上空,史称“江陵焚书”。
“江陵焚书”是中国历史上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再次发生的一次文化浩劫,许多珍贵的典籍,因此而散佚失传,给中国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萧绎从一个醉心学问之人,沦落为中国文化的千古罪人,这是他的愚蠢,也是他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