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群
再见老董时,他一如既往的坐在那个小角落里,怀里抱着吉他,低头研究手机里写好的词,他是一个很沉浸于自己小世界里的人,以至于我推门进去,再走他对面坐下,他都不曾发觉。我轻轻地敲了一下桌子,他猛地抬头惊诧地说‘你来了’......以前我一直觉得老董是一个旧旧的人,跟这个古城里的老房子一样,刻满了斑驳的旧痕迹,后来知道他只是不太爱表达,就像他说的可能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老董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也是我见过最好的倾听者。我喜欢面对面的跟他聊天,每次都有顿然开豁之感。喜欢音乐的人,大多让有觉得忧郁或者颓废,老董是看起来颓废,但曲子和歌声里充满了力量,那是一种对生的呐喊。他很温暖,且无比感恩,别人对他的一点点好,他都要当涌泉相报。在奇葩大会上有个辩手曾感叹:“心里全是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马东说:“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我想,老董就是这样的人吧。越是气场平和、心性温柔的人,越不爱和别人太密切地交往,生怕哪里辜负了对方的期待,同时也绝少期待他人。于是在一般社会看来,反而像是比较冷淡的人。可惜越是温柔的人,偏偏越难驯服,除非他认同了你。
老董和我聊天,不聊音乐,因为我不懂,不聊文学,他说他不懂。我们聊最近在干什么,聊我们身边的人,刘年、黄摩崖、梁书正、石鹏、石群,还有《书途同归》的作者。我们共同的感悟是,虽然中国文坛上有很多作家的文字激励了我们,但更多让我们有力量,去思考的文字却出自身边这些人。初初见到黄摩崖的时候,我心里想,这么年轻是怎样当上州作协主席的?后来看了他的文章,认同了他的才华撑得起他的身份。说句张狂的话,在湘西文坛能让我看得上眼的文字并不多,摩崖算一个,刘年的诗我也喜欢。但昨天更让我惊叹的是他给石健《书途同归》写的序,喜欢得不得了,让我不由得对着老董说:“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喜欢石健是因为她说:“我生来好像就是为读书而来的.....”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暗自窃喜,平行世界里总有着相似的灵魂,于是即便一个人行走,也不觉得孤独。我相信,在光阴穿梭中,总有一天我们会相遇,会碰撞,或大或小也总会有一些火花。她的新书,趁着老董给朋友回信息的时间,我读了几页,看见他写丈夫因病去世,写自己得了癌症那段,心里不是滋味。生活就是这样,在我们努力为自己打造诗和远方的时候,总会突如其来的出现一场倾盆大雨或者地震,下得暗无天日,震得天崩地裂,可是为了活着,我们必须在雨中泥泞前行,必须在地缝里找一条出口。我们不断地激励自己,说只要挺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事实证明大多都是自欺欺人,但活着需要这样的阿Q精神,要不然没有一丝亮光让我们如何走下去?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是要热情的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我想,石健就是这样的人。
这次来还要拜访一个人,她是胡家塘25号的女主人,菊萍姐姐。菊萍姐姐是我在抖音里面认识的,因为喜欢她的院子和酒,所以